DC娱乐网

明明能提前进站,为什么火车宁愿晚点,也要停在轨道上等候?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坐在火车上,明明已经到了站点,火车就是不进去,而是停在铁轨上,即便已经晚点了,它还是在等,这是为什么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坐在火车上,明明已经到了站点,火车就是不进去,而是停在铁轨上,即便已经晚点了,它还是在等,这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的铁路枢纽上屡见不鲜。

让列车提前进站,旅客的焦躁情绪倒是能缓解,但铁路系统却很少做出这样的安排。站台上看似空闲的轨道并非真正的“闲置”,它们可能刚刚完成一趟列车的接驳,正在为下一趟列车的到来做准备。

还有一种情况,前方的轨道已经被分配给了即将到达的其他列车。这时火车可千万不能往前面开,就和开汽车时在繁忙的十字路口需见了红灯要停下来一样,火车轨道也是要调控车流的。列车提前进站可能会打乱整个调度计划,造成后续更多列车的连锁延误。

现代铁路运输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精密系统,每一趟列车在什么时间使用哪条轨道、停靠哪个站台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火车站就像是一个精密钟表的内部,每个齿轮的运转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节奏。

火车是这样,站台的工作人员也是这样。火车提前到了,他们可能尚未做好接车准备,包括站台引导、清洁维护、技术检查等环节都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其实我国火车的晚点率是比较低的,不到5%,即便是这样,由于中国列车数量多,目前全国铁路里程已经突破16万公里,每天有1万多俩列车在铁路上行驶,另外还有2万多辆货运列车在节假日时期,这个数字会更大。因此即便很准确,每天

还是有几百列火车不准时。得益于中国的基建实力和基层组织能力,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近年我国的铁路不光里程增加了很多,国家还投入了巨资更新轨道和铁路的信号基站和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持续减少,调度也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很多高铁都用上了5G通讯。另外,通过“网运分离”改革,优化了客运与货运的协同,互不干扰。现在很多列车晚点,是因为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铁路系统就没有这么好了,比如美国,它们火车晚点是家常便饭,不晚点乘客都不习惯。

美国铁路网络很多路线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建设的,很多轨道和通讯系统未及时更新,设备故障频发。而且,客运和货运经常发生冲突。铁路由私人企业运营管理,各自为政,难以统一调度,每天都有事故发生。

当然了,美国人的主要出行工具是汽车和飞机,美国有很多通用机场,一般来讲,飞机的准时率是比不了火车的,它受天气影响更大,不过美国的飞机要比老掉牙的火车准点率高不少。

这才是世界的常态,印度的列车比美国还要奇葩,早些年流行挂票,列车轨道被垃圾掩埋,不用说准点了,不脱轨就算好的了。

为什么火车进站等待的时候,别的列车后来反而可以先进站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国的火车等级了,很多乘客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买票时前面有个字母,它就代表不同的列车。

G这个字母代表高速动车组,高铁指的就是它,运行速度最快,停站很少,在调度中通常享有最高优先权。它的速度可以达到350公里每小时,当然票价也比较贵。

D字开头代表动车组,速度也是相当快,最高可跑250公里每小时,它停站相对较多,优先级不如G开头。

除了这些新型列车,传统的普速列车在我国依旧承担运输任务,其中Z字代表的是直达特快列车,速度最高可达160公里每小时。这种车没有进站等车烦恼,或者说很少,它中途通常不进站,直达的意思就是只有终点和起点两个站。

T字头是特快列车,最大速度140公里每小时。K字是快速列车,速度最高120公里每小时。没有字母前缀的则是普通旅客列车,最快也不超过120公里每小时。

除了速度不一样,这些列车停靠的站点也不一样,有的只停省会城市或者交通枢纽,有的是城际通行,到了城市有火车站就可以上下车。

当多种列车在一个枢纽站交汇时,此时调度中心需要根据列车的类别、载客量、运行方向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哪列车优先通行,流程早就设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