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放大国有“三资”价值,要立足保值增值,预防吃光用光

据大皖新闻报道,10月24日,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财政厅研究起草了《安徽省推

据大皖新闻报道,10月24日,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财政厅研究起草了《安徽省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于近日印发实施。

所谓“大资产”,实际就是指国有“三资”。按照安徽省的《工作方案》,“三资”大致是这样分类的。一类是国有资源。主要有五类,内容包括:土地、矿产、水利、林业和能源;二类是国有资产。大致是八类,内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房屋、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股权、大型仪器设备、数据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三类是国有资金,主要是两类,内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存量资金、实有资金。

对国有“三资”实施清查和统筹,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摸清家底,看一看政府手上还掌握多少资源,有多少可以调动,有多少可以产生效益,有多少是动不了的,有多少是经过盘活也能产生效益的;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国有“三资”的调度使用,缓解当前的财政困难、化解政府债务、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事实上,类似做法,早在十多年前一些地方就已经在探索了。只是,从探索的效果来看,不是十分理想。原因就在于,掌握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手中的资源、资产和资金,看起来数量很大,真正能供政府调度和使用的,非常有限。特别是闲置的房产,在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根本无法流动。因此,大多不了了之。更多情况下,还是把文章做在土地使用权和水、电、气等公共资源的改革上。其他方面的资源、资产,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和有效利用。

而从安徽这次对国有“三资”的清查来看,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政府层面实施统筹了,要对这些资源、资产和资金进行集中统一使用,尤其是能够变现的,可以投资入股的,能够转化成有价证券的,能够划拨到相关企业、尤其是原政府融资平台的,恐怕都要通过清查,以行政手段将其划拨,然后由转型成企业的政府融资平台用于融资。实在不能划拨和转移的,也一定会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而不再容忍这些资源、资产继续闲置和躺着。

如此一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也来了。最突出的,就是这些资源、资产会不会被过度使用,会不会形成大量新的债务,会不会掏空政府家底。要知道,地方政府所以困难重重,并不只是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运行困难,还有地方政府前些年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度依靠土地财政,尤其没有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大肆负债建设,导致政府债务累累。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政府能够调动的土地资源逐步减少,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又负债很重,无法再给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出让金支持。因此,政府不仅无力偿还债务,一些地方连偿还利息的功能也将失去。而按照《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又不允许财政赤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变卖家产和利用资源、资产融资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是房屋资产,根本不具备变现和融资的可能。就算通过清查,摸清了这些资产的底细,最终也只能是摆设,放在相关企业的账面上,帮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实际性作用并没多少,也无法给地方政府解困提供什么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存量资金,会有一点结余,在经过多年的压减后,数量也越来越少了。因此,能够供政府调度的,数量非常有限,有些地方甚至不够重要节日领导的各种慰问和访贫问苦。

真正能够带来一些想象的,就是国有资源,虽然只有五类,却存在调度的空间。土地,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调度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但并没有完全被堵死,仍会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矿产,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曾经的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如今也面临矿产枯竭后的转型问题;水利总体上讲,只能创造GDP,增加一些就业,前提是,要能够到上面申请到专项资金;林业,必然会被重新大量利用,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等,也是大难题;能源,安徽有一些,因此,被统筹的概率比较大。

只是,这些资源,如果被过度使用和集中,问题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使用,会给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等留下风险隐患。从总体上讲,在利用这些资源、资产时,一定要讲效率和效益,要能够确保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吃光用光,让后人为今天的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