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所谓“感冒药”,到底是怎么治感冒的?所谓治感冒的“感冒药”,不外乎是下列这些成份:
1. 止痛退烧药:身体用发烧来对抗病毒,退烧反而对身体不利。
2. 假麻黄素:(一种鼻充血解除剂)用来解除鼻塞。
3. 抗组织氨:阻止鼻涕分泌,减少鼻涕。
4. 镇咳袪痰剂:压制咳嗽,减低痰的黏性。
5. 气管扩张剂:解除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扩张气管。
6. 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从以上看来,西药感冒药的成份,主要是抑制感冒时的症状,没有一种成份是针对感冒病毒的。事实上,感冒药对入侵的病毒是“束手无策”的。感冒药解除鼻塞、抑制鼻涕、镇咳、袪 痰、扩张气管、退烧,都只是“治标”,根本无法“治本”。又,当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被这些药瓦解后,身体失去了初步的抵抗力,病毒就轻易进入。表面上感冒不舒服的症状解除了, 以为病好了;事实上,身体的自然防御系统模式被破坏,抵抗力就愈来愈差,下次被感染的机会就越大,病况就会愈来愈严重。
说更清楚些,当身体在鼻腔的第一道防线被“感冒药”瓦解后,防线只好退守气管,气管的防线再被气管扩张剂瓦解,就再退至细支气管与肺泡、这时肺泡的微气管平滑肌全面收缩、关 门,呼吸更不顺畅,气喘就是如此发生的。

美国、加拿大的医师深知此理,所以很少开感冒药,假如患者感冒的症状真的不舒服,就建议到OTC买剂量很轻的成药,这样身体还能保有部份的防御能力。但是在台湾,很多医师开感冒 药是“照三餐吃、吃七天”,开得越重,越受欢迎,生意越好。甚至还有小道消息流传着:某某医师的感冒药特别有效,别人治不好的,一定要找某某医师才行。对这种流传,内行的人不禁 要合理怀疑:“难不成这是个专用类固醇的医师?否则,感冒何来特效药?
卫生署很清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根本没有药可对抗,所以只能呼吁“多喝水、多休息”,从来没有说过“感冒要吃药,以免加重病情”。但是很多医师滥用感冒药在“致病”,还 成为主流;不开药的医师,反而不易生存。民众在这方面却是不知的。卫生署是不是应该对民众做更多的卫教、保健常识的倡导及教育?更应该有为全民追求长远健康的正确措施,而非只是 喊喊几句话而已,是不?
专家吐真言:对感冒,西医永远是无奈的!
中医退烧常用少商穴放血、或十宣放血,即因肺主操纵皮毛,孩子之哭及放血,都在刺激心、肺,加强血液循环,促使毛孔张开排汗,将热排出,烧即退而痊愈。
发烧时,心脏会急剧的跳动,将血压升高,其作用即身体在加强促使血液的循环,以促发汗,汗出烧退,心脏的急剧跳动亦恢复正常也。

消炎即降火气,不当消炎而消炎即伤心脏,心脏受伤害,在表证的风寒即内侵入心肾,表证未除,身体无力将表证风寒排除,更受冰枕封闭排汗出口,点滴液引风寒入内,乃造成脑炎、脑膜炎即因风寒误下,伤风误汗所造成。
(五)点滴液是营养针?还是催命针呢?十瓶点滴液,不如一碗热稀饭加生姜、冰糖的营养。
许多人把大瓶点滴液看成营养液,相信它可以消除疲劳,补充体力,吊高了点滴液,不管是否能治病,至少架式十足,引人注目和关心,且认为它是退烧的万灵丹。
但不知点滴液对感冒发烧的病患,却是日后百病丛生,血癌、尿毒症........的始作俑者,为什么呢?
乡下晒谷场的谷堆,盖着稻草,在稻草底下的谷子发热了,是要将稻草搬开以散热呢?还是要用水灌以降低其温度呢?打点滴的作用就像用水灌,温度虽降了,但后果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