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监控录像显示,王某作案前曾反复搜索"14-16周岁杀人刑事责任"。他提前网购的毒药因属管制物品未能发货,最终选择持刀行凶。更令人心惊的是,当邻居从阳台喝止时,已逃离现场的王某竟折返补刀,连刺二十余刀,刀刀直指要害。潘某某倒地后惊恐的呼救声,成为她生命最后的绝响。
"他们说女儿早恋,可这根本不可能!"李秀兰情绪激动。警方调查证实,潘某某与王某在校期间几乎无私下交流,所谓"恋情"纯属谣传。这个成绩优异、性格温顺的女孩,连手机都只用于与父母联系。直到今日,李秀兰仍无法理解:为何三年接送换来如此惨烈的背叛?
案发后,王某清理血迹时自伤手掌,面对父母询问竟谎称"见义勇为受伤"。直到警方破门而入,这对父母才知儿子犯下命案。根据刑法修正案,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死刑除外。
如今,潘家阳台仍挂着女儿生前养的绿萝。李秀兰常对着空荡的秋千发呆:"她走后,我才发现连张像样的全家福都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血案,不仅撕碎了一个家庭,更在全社会投下沉重阴影——当未成年凶手精心计算刑责年龄时,我们该如何守护无辜者的生命权?
秋风掠过深圳某小区,那棵见证过三个春天接送往来的榕树仍在,只是树下再不会传来少女清脆的"阿姨好"。而法庭内,15岁少年的人生轨迹,已永远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