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韩续签本币互换协议背后,是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加速度”

你以为人民币只是“纸”?它现在可是“外交高手”了。
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了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约70万亿韩元)的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五年,可展期。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次稳金融、促合作的“深层握手”。
什么是本币互换?简单说,就是“我借你人民币,你借我韩元”,不用美元当中介,贸易双方可以直接用自家货币结算。对企业来说,省了汇率波动的烦;对国家而言,稳了金融、强了信任、提了效率。
更妙的是,这笔互换不是孤例。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类似协议,覆盖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织出了一张真正的“人民币朋友圈”。它让人民币从“家电标签”变成“全球支付系统的常客”,以一种温和、务实、可持续的方式走向世界。
在美元加息与地缘博弈此起彼伏的当下,人民币以稳定性、可预期性和中国经济的韧性赢得更多信任。这次续签,不只是金融操作,更是一种“信任续约”——为亚洲金融稳定按下“双保险键”。
所以,当你在海外看到“人民币收款欢迎”时,请记得,这不仅是便利,更是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温柔扩张。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