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是否在为图像模糊、光通量不足或系统体积过大而烦恼?传统球面透镜的“天花板”往往是球差——光线无法聚焦到同一点,导致画面失真。非球面透镜(Aspheric Lens)正是为此而生,用极简的结构帮你轻松突破这些瓶颈。
本文将帮你快速了解
1. 为什么非球面透镜是纠正球差的“王者”。
2. 它还能带来哪些额外的性能提升。
3. 市面上有哪些主流类别,如何根据需求挑选合适的型号。
4. 设计‑制造‑检测全流程要点,让你的项目“一步到位”。

图1: 带有球差的球透镜,以及几乎没有任何球差的非球面透镜
一、非球面透镜的核心价值:秒杀球差
1.纠正球差,提高成像清晰度
非球面透镜的曲面不再遵循单一半径的球面公式,而是依据阿塞曼方程(Sag Equation):
z(r)=rac{r^{2}}{R;(1+sqrt{1-(1+k)rac{r^{2}}{R^{2}})}+sum_{i=1}^{N} A_{i} r^{2i}
• R为顶点曲率半径,
• k为圆锥常数(决定抛物线、椭圆或双曲线形状),
• A为高阶非球面系数,用来细调光线偏离程度。
通过调节k与A,可以使光线在进入透镜后几乎全部聚焦到同一点,显著降低球差。
实际测量表明:同等口径 (25 mm) 与焦距 (25 mm) 的球面透镜Spot Size为710 µm(中心),而对应的非球面仅1.43 µm,相差近 500 倍。
2.高通光量、低 f/#,保持高分辨率
传统系统通过“停光圈”(增大 f/#)来抑制球差,光通量随之骤降。非球面透镜让光学系统在低 f/#(如 f/2)下仍保持出色的像质,光通量提升 3–4 倍,而MTF(调制传递函数)在全视场内均保持在 20% 对比以上,远超同等参数的全球面系统。

图2: 多色光,通过三合透镜
二、非球面透镜的主流品类与适用场景

• 波长需求 → 选对应材料(UV → Fused Silica,IR → Ge、ZnSe、Si)。
• 批量生产 → 考虑 Molded 系列,成本优势明显。
• 极限分辨率 → 选 Polished 系列,并配合高端 AR / HR 镀膜。

图3: 球面与非球面的表面轮廓比较
三、设计‑制造‑检测全流程深度解析

图四:非球面透镜
1.设计阶段

2.制造工艺


图5: 计算机控制抛光

图6: 磁流变抛光(MRF)

图7: 混合成型技术
3.检测与质量验证

四、实战案例:非球面透镜让项目脱胎换骨

结语 & 行动号召
非球面透镜不再是实验室的专属,它已经渗透到机器视觉、激光系统、红外成像等各个细分领域。如果你正为成像模糊、系统体积受限、光通量不足而苦恼,赶紧把非球面透镜纳入你的产品设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