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女人比男人更喜欢附庸风雅,为什么?

一个作家在其作品里狠狠骂了一句自己的同行,“那些字画条幅挂满墙壁的文人学士,其实多数可能都是附庸风雅的草包。”从古至今,

一个作家在其作品里狠狠骂了一句自己的同行,“那些字画条幅挂满墙壁的文人学士,其实多数可能都是附庸风雅的草包。”

从古至今,人有钱了就想附庸风雅,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越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越喜欢用文化装点门面。

“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

文化人往往自命清高,非常瞧不起这样的人,在他们看来,附庸风雅不过是装模作样,东施效颦而已。

其实在这件事上,男人不如女人执着。

比如一个男人发财后会想着结交文化人,给自己沾染点“文化味”,目的依然是功利性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终究还是以利益为重。

而一个女人在物质安全感满足后,就更侧重文化追求,或者说多数女人多数时候都是感性的,她们似乎更在意情绪价值。

所以有的女老板在发财后仍然惦记曾经寄托情丝的艺术界男友,有的女人会以文化活动来打发时间。

我跟这样的人打过交道,有个姑娘原来在茶馆工作,后来嫁为富商妇,有钱有时间,于是自己开茶馆,找了些文人墨客凑热闹,讲一讲四书五经,弹弹琴,奏奏乐,经常搞活动,这次开画展,下次吹箫弹琴 。

有次受邀参加他们的活动,听一个什么画院副院长讲王阳明,空气里弥漫着文化味道,大家正襟危坐,我却觉得别扭。

因为自己还是个俗人吧,我觉得一切都太造作太假了。

她后来发信息给我交流看法,我粗俗以对,她却兴致勃勃,觉得“有趣”,可能她本质上也是俗人一个,这年头大家表面上都是文化人,背后还是禽兽。

不能否定人的动物性,老方说如果人没有了动物性就不可能有野性,而野性意味着生机和灵性,或者说是个性和创造性。

打个比方,你让一个中年女人选男朋友,她是选面白须长的吴用,还是选倜傥风流的燕青?哪怕是无法无天的鲁达也比吴用要好吧。

一个男人最怕是扭扭捏捏、忸怩作态,以言语或所谓的“智谋”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现在很多人都是困在了世俗的规矩里,而越是遵循条条框框的人就越平庸,越没有魅力。

只有那些特立独行的叛逆者,才称得上桀骜不驯,生机勃勃。在AI时代,大家都在讲个性,可真正有个性的人有几个呢?

你想过昌盛、鲜明、蓬勃、丰盛的生活,但你如果没有野性怎么可能呢?

还是小资产阶级的臆想,自欺欺人,自娱自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正是附庸风雅之辈的问题所在。

没有本质的改变,根本不想下功夫去明心见性,只是营造一种氛围来换一种“感觉”。

当然,这也比直白的庸俗要好,但矫揉造作终究是浪费时间。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寻求文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品味,让自己有气质。

女人天然是更侧重这些,她们很多时候非常现实,比男人更功利主义,但有时候又非常感性,愿意为了某种感觉做傻事。

或许,人只有在“犯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个人吧。精神世界的感受和建设是比物质世界享受更高的境界。

文化是可以改变人的思想的,发于内而形于外,起于思而见于行,一个人到最后都需要从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

否则,形式大于内容,流于表面,依然还是轻浮,心不能安。

心外无物,人生修行就是修心,心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就可以随心所欲,以心转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