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0年,被关押40年的地主出狱,写信给王震:还记得那2000担粮食吗

1990年,“地主分子”廖复初被关押近40年后,刚刚获释,他曾是应城青盐矿的富商,出狱后生活窘迫,不能合法在武汉与家人团

1990年,“地主分子”廖复初被关押近40年后,刚刚获释,他曾是应城青盐矿的富商,出狱后生活窘迫,不能合法在武汉与家人团聚。

廖复初想讨回一个公道,可处处受阻,没想到家族多年前的一个大善举,让他实现了愿望。

1945年冬天,三五九旅被敌人困在了深山里,一时间断粮了。当时,武汉的国民党报纸都已经在庆祝了,标题写着“共军三五九旅断援,多冻饿而死,几全军覆没”。

旅长郭鹏和政委王恩茂很着急,找谁要粮食?国统区不可能给,自己的根据地又太远,怎么办?最后,他们想到了鄂北行署专员李实。可李实也发愁,自己连办公室都没有,上哪儿弄粮食去?

李实想来想去,想到了应城的廖家。廖家是当地首富,不追随国民党,对共产党也算友善。让一个地主家族拿出军粮救共产党的军队,这事儿能办到吗?他硬着头皮找了过去,可廖家父子都不在家。

管账先生说:“我们家的'土地婆'在家,她能做主。”“土地婆”正是廖复初的奶奶,已经90岁高龄了。老太太很淡定:“共产党打天下有他的道理,我老婆子不是守财奴!开口吧,需要多少粮食?”

李实要了一千担白米,写好欠条,盖了官印,准备交给老太太,老太太当场就把欠条撕了,说算廖家捐的。风雪夜里,牛车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大米、肉类、蔬菜,物资充足,三五九旅得救了。

1949年,应城解放了,老太太的孙子廖复初被推举为代表,参加“各界人士代表大会”,政府还多次表彰他的“开明思想”,他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等来了好日子。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了,廖复初曾任青盐矿自卫队队长,系“伪职”,判处无期徒刑。一位曾经雪中送炭救过共产党的人,突然变成了“反革命分子”,一关就是40年。

直到1990年,廖复初才出狱,按照规定,他不能进武汉市区,只能回应城老家,可问题是老婆孩子都在武汉。

70多岁的廖复初只能当“黑户”,偷偷住在武汉,他去法院申请平反,只得到四字回复:“原判正确。”

就在廖复初快要绝望时,转机出现了,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里面讲的,不正是当年那个雪夜的故事。廖复初激动得手都在抖,多方打听后,才知道主人公李实已经去世了。

后来,廖复初找到了代为整理这篇文章的马希良,写了一封长达6页的信寄了过去,把40年的冤屈全部倒了出来。

马希良就是三五九旅的老兵,爱好写作,因为发表了诸多部队的纪实文章,被王震看中。1942年在南泥湾,王震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向我提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王震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

马希良过去从没有联系过王震,了解到廖家的事情后,写了一封信寄了过去:“当年廖家救了我们的命,现在他们有难,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与此同时,马希良发现廖家生活困难,假称帮忙申请了“民政部门救济金”,自己搭钱送给廖家。

王震收到信后,立刻提笔,写下了批示。1991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42周年庆典刚过的日子里,廖家收到了应城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撤销原判决,宣告廖复初无罪,给予一定补偿。”

40年的冤屈,终于昭雪了,当马希良带着200块钱红包来到廖家庆贺时,廖家老少围成一桌,个个泪流满面。

这眼泪里,有辛酸,有委屈,更有感激。当年廖家老太太撕掉欠条时,从没想到过,一份善心会在多年后,收到温暖的回报。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老兵找王震——《中原突围》中为王震送粮的原型及其幕后故事》

评论列表

梓铭
梓铭 19
2025-09-06 17:07
如果没有撕掉欠条可能结局更好,毕竞有凭证。
奔跑的牧马人
奔跑的牧马人 1
2025-09-11 10:22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