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黄仁勋剑桥访谈:CEO意味着“牺牲”,重新定义AI时代领导力

“这能有多难?”这是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剑桥大学获颁斯蒂芬·霍金纪念奖后的访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从一位不会说英语的母

“这能有多难?”

这是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剑桥大学获颁斯蒂芬·霍金纪念奖后的访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从一位不会说英语的母亲教他英语,到带领英伟达穿越六个计算时代,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是一位全球任期最长的科技公司CEO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刻洞见。

面对满座的剑桥精英,黄仁勋坦诚得令人震惊:“成为CEO,意味着一生的奉献与牺牲。这个角色无关乎名誉和荣耀,而更多的是痛苦与煎熬,而且是大量的痛苦与煎熬。”

CEO的本质是服务者与牺牲者:重新定义领导力

当主持人问及,为何当初两位联合创始人一致推选他担任CEO时,黄仁勋的回答赤裸而真实:“我想是因为他们不想干这份活,而且他们是对的。”

这并非谦辞,而是对CEO角色的本质解读。

“大多数人认为CEO就是领导、发号施令、身居高位。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职责是服务于公司,是为他人创造条件,让他们能成就毕生之作。”

黄仁勋指出,战略的核心不仅是选择做什么,更是选择不做什么,而“不做什么”本身就是一种牺牲。在AI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企业领导者首先需要颠覆的,是自己对领导力的认知。

他道出了卓越领导者的关键素质:“你通过以身作则来激励他人,而树立榜样,大多意味着在极其困难的时期,做出艰难的抉择。”

这种领导力哲学,源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我们来到美国,追求美国梦。我的父母积蓄不多,生活非常朴素。”黄仁勋认为,正是这种“在挣扎与奋斗中成长,凡事不视作理所当然,一切都需靠努力去争取的经历”,才是他成为CEO最好的训练。

“价值鸿沟”理论:为什么伟大企业必须经历生死考验

作为一位成功引领英伟达跨越多个技术周期的领导者,黄仁勋提出了一个对所有企业都具有警示意义的“价值鸿沟”理论。

“当你重新发明某个东西时,其技术成本远高于它所能提供的即时价值。”他以GPU的发明为例,“当我们发明GPU时,市面上没有任何应用程序支持它,而它的成本却是旧技术的两倍。”

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你创造了一个代表未来的产品,但现有客户却宁愿选择价格便宜一半的旧产品。

“挑战在于,当一个新品类出现时,其技术成本远高于它所能提供的即时价值。”黄仁勋描述了这个生死考验的过程,“当你纵身跃向未来时,在身处鸿沟中央的那一刻,你的成本高到离谱,而创造的价值却趋近于零。很少有人能成功抵达对岸。”

那么,企业如何判断是否应该冒险跨越?

黄仁勋的答案基于坚定的信念:“你必须追溯到事物的本源,无论是计算机科学、物理学还是任何你能掌握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地深入挖掘。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所有的环境条件和信息都让你坚信自己的判断,那一刻,你的信念就无比坚定。”

他区分了两种人:一种是深入思考并笃信不疑,以至于能在脑海中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行动者”;另一种是事后说“我早就知道了”却无所作为的“旁观者”。

从“药物发现”到“药物设计”:AI如何重构每一个行业

在访谈中,黄仁勋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揭示AI对产业的核心价值。

他指出,药物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亲爱的,我出门采蘑菇去了。”有时你会空手而归,大多数时候如此;偶尔,你会带回一些顶级的松露。

当前许多领域都处于“采蘑菇”式的探索阶段,而AI将带来根本性变革。

“我们需要创建计算机工具和信息表示法,就像我们有晶体管、逻辑门、大型函数和大型芯片一样。”黄仁勋解释道,“一旦我们拥有了能够理解并操作这种表示法的工具,那么这个领域将从‘药物发现’变为‘药物设计’。”

这一从“发现”到“设计”的转变,适用于几乎所有行业。AI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重构产业底层逻辑的核心引擎。

黄仁勋展望了AI理解物理世界后的未来:“当我们创造出能够理解、操控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具身智能时,我们将彻底重塑工业的运作方式。”

他特别提到全球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如果不是因为劳动力短缺,今天的世界GDP本可以高得多。几乎所有公司、所有行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AI引发的生产力革命,将成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的关键。

决策者的终极能力:适应力与“改变主意的权利”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企业领导者最宝贵的能力是什么?黄仁勋的答案令人深思:“霍金教授说过,智力就是适应变化的能力。他确实说过,对吧?真正的智力就是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力,具体体现在领导者敢于并善于“改变主意”。

作为CEO,黄仁勋坦言面临的挑战:“我当着五万人的面阐述公司方向,而且不断重复。因为你不能只说一次,你得说上千次。而在你说了上千遍之后,当你发现自己实际上错了的时候,要改变立场,非常困难。”

但他赢得了“改变主意的权利”。“一旦我感觉到某件事是错的,我们公司内部有个说法,我经常提醒大家:我们必须诚实。如果我知道我们应该改变方向,而我却不去做,那就是品格问题,是自尊心在作祟。”

这种坦诚与灵活,构成了英伟达持续创新的组织基础。

黄仁勋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只要员工们始终相信我想帮助他们成功,他们就会反过来想帮助我成功。当我改变主意时,没有人会犹豫。”

给企业领导者的建议:在AI时代重新思考管理与竞争

面对现场关于未来就业的担忧,黄仁勋给出了基于实证的乐观回答。

他以放射学为例:“放射学曾被认为是第一个将被人工智能彻底颠覆的行业。但事实是,如今几乎所有放射科医生都在使用人工智能,而放射科医生的雇佣数量不降反升。”

原因在于瓶颈的突破:“过去,有许多病例因诊断能力不足而未能确诊。现在,基础性工作可以完成得非常快,他们得以处理更多、更深入、更有趣的病例。”

这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深远:AI不会让人类闲置,而是会让决策者更加忙碌。 “一项过去需要一周完成的任务,现在一秒钟就能搞定。那么接下来更有可能发生什么?是你因此有了更多喝咖啡的闲暇,还是变得更加忙碌?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同时,黄仁勋对传统企业的的竞争与排名机制提出了质疑。“很久以前,我刚开始创业时,硅谷的另一家公司提出了一种名为‘排名与评级’的管理理念。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如今我已经完全摒弃了这些做法。”

他特别批评了“淘汰末位5%”的做法:“我们想要的是一锅丰富多元的‘炖菜’,而不是一碗清澈见底的‘清汤’。我们不想失去那5%的人,因为他们很可能正是那些敢于冒险、经历失败的人。”

结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公司”

63岁的黄仁勋,执掌英伟达33年后,却说出了最值得企业领导者深思的话:“三十三年后,英伟达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公司。”

在他看来,AI正在彻底重塑整个科技行业。“人类最重要的工具——计算机——的每一个层面,都在被重新发明。从芯片到系统,从软件、算法、应用,再到其潜在影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前所未有。”

正因为整个技术栈都在被重新发明,所有企业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充满机遇但也同样令人忧虑的未来。任何一项如此强大的技术,都必须在深思熟虑、小心谨慎和严格审查下发展。然而,未来的机遇不可估量。”

黄仁勋留给所有企业领导者的最后忠告,回到了那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以孩童般的视角展望未来——满怀乐观与好奇,然后大胆地问一句:“这能有多难?”别让任何人告诉你“这太难了”。

因为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尝试后的失败,而是因为恐惧困难而错失整个未来。

当黄仁勋在剑桥写下获奖感言时,他思考的不仅是过去的荣誉,更是下一个三十年的变革。对企业领导者而言,这场变革既是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最慷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