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关注肾脏,可以更多些、更早些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慢性肾病”的明确概念,将许多只是在血液、尿液检查中出现微小异常的情况也列入其中,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要更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慢性肾病”的明确概念,将许多只是在血液、尿液检查中出现微小异常的情况也列入其中,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要更多些、更早些关注自己的肾脏。

重视健康体检

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轻度降低的患者,是在定期的健康体检检出,故应定期(每年1~2次)关注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情况。化验一下尿,查一个血,再附加一个泌尿系彩色B超,结合起来就可以诊断早期的肾脏病。

肾功能应该晨起空腹采血,尿常规最好留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做泌尿系彩超需要憋尿,自觉有点尿意就可以了。如果抽血、验尿结果正常,那么大约90%暂时没有肾脏问题。但裴剑浩建议,除了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精确的指标亦应考虑在列,这对更早期地发现肾受损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尿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血尿或管型尿等体检指标异常,应立即去肾脏专科就诊,尤其是发现无症状性的蛋白尿、血尿,更要及时就诊,切勿以为自己没有不舒服,加之工作忙,忽视这种情况,以致延误病情。

学会评价肾功能的好坏

为了清楚自己的肾脏功能,大家最好学会这条公式:肾小球过滤率(GFR)=(140-年龄)*体重(kg)/[肌酐浓度*72 ]。肾小球过滤率指的是每分钟有多少水分经过肾小球,用于评价肾功能的好坏。肌酐的数值在抽血的肾功能检查单上可知。如此计算的出来的数值是男性的肾功能,如果是女性,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85。或者可直接借助网上的自测小工具快速计算:www.shentouxi.com.cn。

得出的数值,从高到低,代表着由轻到重的慢性肾病分期。具体而言,从第1到第5期,这个数值分别是90以上(注:正常值,但可能有尿常规等其他检查小的异常)、60~89、30~59、15~29、15以下(尿毒症期)。

学会了这条公式,对自身肾脏功能了解,也是做好自我防护的第一步。

了解肾穿刺活检

肾脏病的完整诊断通常包括三部分: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肾功能评价。临床诊断和肾功能评价都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和化验确定,但病理诊断则须通过肾穿刺活检获得。肾活检是目前最准确的肾脏病诊断措施。肾活检采用的是局麻方式,二十分钟可完成。一般情况下,一针就可以顺利完成穿刺。另外,肾脏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穿刺的针眼通过处理可以迅速止血修复。

及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可疑信号

每种疾病都会有一些早期预警信号可以让患者及时发现,身体在什么情况下预示着肾脏可能出问题了?

尿少、夜尿量增多。尿量少于500毫升/24小时,机体代谢废物则不能完全从肾脏排除,少尿既意味着肾功能受损。当然,要排除喝水少摄入不足的因素。夜尿量超过750毫升。

尿颜色异常。正常人的尿液因含有各种色素而呈淡黄色,如果尿量少而又尿色浅,预示肾功能不良,比如,尿毒症病人的尿可能像白水,无色无味。

尿起泡泡。如果排出的尿在便池里形成了很多泡泡,很快就消失破灭了,那是水泡;如果半天也不消失,严重时像啤酒沫,那就有可能是蛋白尿了。尿液最近泡沫突然多了,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十几天甚至1个多月,就要到医院做一下尿液检查。

肿瘤、结石、肾脏的血管畸形以及肾脏外伤,都可以引起血尿,一旦出现血尿,应立即到肾内科找专业大夫,做进一步检查,千万不能自己当大夫,买消炎药、下火药自我诊疗。

水肿。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器官,肾不好,水就会在体内蓄积,下肢水肿,睡一宿觉也不能恢复。特别是感冒一周后晨起突然发现颜面或下肢水肿了,一定要看肾内科医生。

腰痛、小腹痛。如果经常腰痛,或突然腰痛加剧,向腹部、会阴部放散痛,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肾脏彩超,是否肾结石掉下来了,卡在了输尿管的狭窄处。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肿瘤等均可导致腰痛。出现腰痛应及时就医,并详细描述腰痛具体部位、发生时间、疼痛性质等,以便医生检查、诊断。

高血压。成年以后要经常测血压,以免高了还不知道,正常范围是130/90。右侧上肢血压可以比左侧高出10~20mmHg,所以测血压一定要测右上肢。慢性肾病发展可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也可导致肾损害,二者相互影响。高血压就要查蛋白尿,有慢性肾病就要查血压。

经常手脚抽筋、骨痛,易发生骨折。这些现象大家一定是首先想到低钙、骨质疏松,有的人就开始自己补钙,但效果不好,肾结石也长出来了,进一步检查是肾性低钙、肾性骨病,单纯补钙是无效的,而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3。

免疫功能下降。上呼吸道、咽喉部和扁桃腺等部位发生等感染时,应立即根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时要彻底,不要中途而废,否则反复发生的感染容易导致肾脏发炎。

加强高危人群肾脏情况的评价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高度警惕。

首先,糖尿病、高血压、多囊肾、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病人,以及其家属,要引起重视,主动提供、记录病人和家属的详细资料,经常测量血压。在定期就诊慢性病同时,别忘了也到肾脏科查查。

其次,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长期使用肾毒性药(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如龙胆泻肝丸、止痛药、抗生素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

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体积缩小,存在生理性的肾功能下降,此外老年人并存疾病多、合并用药复杂。这些都是慢性肾病易患因素,应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了解自己基础肾脏情况。

我国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近年日益增多,所以需要特别提醒注意。1型糖尿病病人确诊后5年,便要开始进行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检测,而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即要立刻进行。而对于高血压病人,尿液和血液检查要比普通人更加频繁,至少半年做一次。

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有效保护肾脏

爱护肾脏,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诱因。

每周保证两次出汗运动,增强体质、调整代谢状况和排盐。我们日常用盐普遍偏高,吃盐减一半,无论是味精还是酱油,都打个50%折扣。炒菜时最后放盐,盐在表面,渗入食物中,口感好,摄入少。

体重超标要减肥,平常少吃油炸食品。掌握好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对于1期、2期慢性肾病病人,完全可以按照正常人所需要的蛋白质量来饮食。对于第3期及以后的患者,最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肉、牛奶、鸡蛋等,减少含磷及含钾较多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无鳞鱼。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B及C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类等。

适量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不憋尿,肾脏也不易发生结石。

不滥用药物、保健品和偏方,有病去看正规专科医师做适当的处理,未经医师处方乱服药偏方可能会伤肾,一些保健品为增加重量,添加重金属,会使血肌酐升高,肾功能容易受损。

女性怀孕时,肾脏负担明显加重,会导致肾脏功能障碍,所以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