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642年身败名裂,2025年“满血复活”

最近,“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明史圈里“满血复活”了。借着这股火劲,聊一聊洪承畴的那些事儿。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最近,“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明史圈里“满血复活”了。借着这股火劲,聊一聊洪承畴的那些事儿。

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这位明朝自立国以来,“范儿”最大的蓟辽总督,在他虚龄50岁(1642年)那年,由大明王朝第一肱骨栋梁,一脚踏入汉奸叛国的深渊。

50岁以前的洪承畴,实在是挑不出毛病,是一个坚定的封建主义战士。一生为官45年,前25年给明朝立下了“牛马功劳”。

洪承畴谈不上是一个好人,但实打实是一个能人。无论是前半生侍奉明朝,还是后半生效忠清朝。

可以这么讲,洪承畴没有白吃明朝的“草料”。整个崇祯一朝,他的贡献几乎是最大的。崇祯四年,从杨鹤手中接过“陕西三边总督”的大位后,洪承畴磨刀霍霍向流民,对陕西流寇进行了铁腕镇压和血腥杀戮。

对崇祯来说,洪承畴是一个冷血的金牌打手。别人不愿干的脏活,他愿干;别人不敢杀的人,他敢杀。根本不在乎青史评价,所遇流寇必是赶尽杀绝,像极了350年后围剿太平天国的曾剃头。

当洪承畴“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回京师,一向无法容忍“败军之将”的崇祯,亲自设坛祭祀。可见,这个人在崇祯心中的地位。

站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封建价值观立场,洪承畴的残酷与冷血没有任何槽点,活出了帝王“爪牙”该有的模样。在满朝文武“躺平摆烂”的崇祯一朝,洪承畴绝对是“感动大明”的一股清流。

可是。50岁往后的洪承畴就不能再被“漂白”了,彻底成了一个汉奸,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洪承畴被俘以后,见到皇太极时,满清贵族呵斥洪承畴“跪下”。洪承畴坚决不跪,并对满清贵族破口大骂——尔等蛮夷小邦,有什么资格让我这个天朝重臣给你们下跪。

痛骂过后,但求一死,拒绝吃满清提供的饮食,效仿文天祥,做好了绝食殉国的准备。

见洪承畴如此傲慢,满清贵族一致要求,杀之而后快,但是皇太极力排众议,一定要得到洪承畴。这伙只会舞刀弄枪的满清大老粗,他们哪里懂得皇太极的深谋远略。

凭洪承畴这一身才学,至少能顶得上“四个满编旗”的战力。皇太极派了一波又一波的前明同僚去当说客,全被洪承畴给骂走。

最后,把范文程派去了,也无济于事。虽然这位与洪承畴南北齐名的“清朝国父”没有劝降洪承畴,但与洪承畴交流的过程中,范文程发现了一个细节。

房梁上落下一撮灰尘,掉到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下意识地用手指掸了掸。范文程是何等人精,立刻意识到洪承畴是装的。当务之急,是需要给他一个体面的台阶。

范文程的判断是正确的,求死之人,必是心先死。心死之人,还会在意衣服的灰尘吗?

于是,范文程和皇太极就给洪承畴做了一个局,把当时的建州绝色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给派去了。

庄妃去的时候,带着一碗“毒药”,说既然大清无缘与先生共治天下,那就成全先生一世清誉,这里有一碗毒药,是生是死,先生自便。

洪承畴一点不含糊,拿起“毒药”一饮而尽,留下一首绝命诗,端坐闭目等死。

实际上,这哪是什么“毒药”,而是“人生鹿茸大补汤”。这东西喝下去后,正常男人谁能吼得住。

不出片刻,洪承畴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迷迷瞪瞪中,看见庄妃的细胳膊长腿,然后二人就“联”上了。

等洪承畴“火气”下去后,皇太极登场了。刚经过一阵大汗淋漓,皇太极担心他着凉感冒,便把身上貂皮大衣脱下来,十分贴心地给洪承畴披上了。

洪承畴愣了半天,用旁光打量了皇太极一番后,嘴中蹦出了五个字——真命天子也。

经过了“膀胱”和“旁光”的舒缓后,洪承畴正式加入了建州大家庭。

“庄妃降伏洪大官人”是野史《清史演义》‌和《蕉窗雨话》的记载,不是正规官史。就算是真的,它也不可能被写进官史。

野史并不代表是假史。当时的满蒙确实有这样的习俗,他们不像汉人一样看重“贞节”含金量。相反,族中的女人征服了强大的对手,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荣耀。

本以为,这段野史已经够野的。万万没想到,383年后的网上又蹦出来“康熙是洪承畴之子”的惊天言论。

有象友让评价一下这个“热搜”。其实,没啥好评价的。这玩意纯属地摊文学,而且这种“换爹、换种”题材在传统文学史上,由来已久。

过去的秦始皇“吕政”、“永乐大帝”孛儿只斤·棣、“元顺帝”赵·妥欢帖木儿、“清高宗”陈弘历,如今再多一个“清圣祖”洪玄烨。

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嗨呗。

估计,洪承畴躺在棺材里得笑出猪叫声。50岁时身败名裂,本以为从此青史恶臭。谁能想到,383年后莫名其妙地“满血复活”,成为以身入局,“胜清半子”的明朝英雄。

说归说,闹归闹。正如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野史可以“野”,但不能“疯”呀。

全文完,感谢阅读。认可的话,不妨点一点“大拇指和小心心”,关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