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呼救信号:干眼症
想象一下,当你的皮肤干燥到脱皮时,那种感觉是多么地不舒服。眼睛同样也会因为缺水而感到不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眼症。干眼症是因为眼睛的润滑系统——泪液,分泌不足或者蒸发得太快,导致眼球表面变得干燥。这种感觉就像眼里进了沙子,眼睛可能会发红、怕光,甚至在长时间看东西后视力变得模糊不清。有时候,眼睛还会不由自主地流泪,这是它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根据泪膜和眼表协会发表的TFOS干眼病国际专家共识报告显示,全球干眼症的患病率为5%~50%,而在我国,干眼患病率达21%~52.4%。
手机,干眼症的隐形“帮凶”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盯着手机屏幕时,眼睛好像被“粘”在了屏幕上,眨眼的次数不知不觉就减少了。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分钟会眨眼15~20次,但在看手机时,这个数字会降到5~7次。每次眨眼都像是给眼睛“刷”上一层保湿膜,眨眼少了,这层膜就不够用了。
而且,当我们专注地看手机时,眼睛睁得更大,泪液蒸发的速度也会加快。据估计,电子产品使用者中的干眼症(DED)的全球患病率为26%~70%。再加上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刺激角膜神经末梢,加重眼部炎症反应,甚至损伤泪腺的分泌功能。如果在夜间使用手机,这种伤害还会加倍,因为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的强烈对比会使眼肌更加疲劳。
干眼症的高危人群

☆ 电子设备使用(>8小时/天风险显著增加)。
☆ 中老年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5~2倍。
☆ 隐形眼镜佩戴者:镜片加速泪液蒸发,睑板腺脂质层异常风险升高。
☆ 老年人(>60岁):泪腺功能自然衰退,干眼患病率超60%。
☆ 儿童群体:表现为频繁眨眼、阅读时闭眼/歪头,易被误诊。
药物干预方案

人工泪液
轻度干眼:低黏度制剂(0.1%玻璃酸钠、聚乙二醇),每日≤4次。
中重度干眼:高黏度制剂(0.3%玻璃酸钠、聚丙烯酸),按需使用;长期高频使用需选不含防腐剂剂型。
抗炎药物
0.05%环孢素:适用于脂质异常型/混合型干眼,抑制眼表炎症。
糖皮质激素:短期用于急性炎症(≤2周),避免长期使用。
促分泌/修复剂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激活泪液分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角膜上皮损伤。
创新药物
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增加脂质层厚度,疏通睑板腺。
ω-3脂肪酸补充:改善泪膜质量(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重度干眼治疗
自体血清滴眼液:含生长因子,促进眼表修复。
泪小点栓塞术:减少泪液流失,用于药物疗效不足者。
温馨提示:使用时要注意,开封后须在30天内用完。
三步防护指南:拯救你的双眼

科学用眼“20-20-20原则”
每看屏幕20分钟,就看向20英尺(大约6米)外的物体,持续20秒。可以在手机设置中添加定时提醒。
改善环境与姿势
调整屏幕高度,使视线略高于屏幕中心。
保持环境湿度在40%到60%之间。
避免空调直吹,可以在办公桌上放置挡风板。
营养补充方案
关键营养素包括ω-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维生素 A(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叶黄素(羽衣甘蓝、蛋黄、玉米)和花青素(蓝莓、紫甘蓝、黑枸杞)。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你的眼睛持续发红疼痛超过3天,或者早晨起床时眼睛被分泌物粘住,或者视力突然下降,或者常规人工泪液无法缓解症状,那么就应该尽快到眼科就诊。
《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指出干眼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打破干眼的病理恶性循环,恢复泪膜的稳定性。同时,临床医师应帮助患者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思维,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改善生活环境,达到减少干眼复发和减轻慢性化的目的。
声明:本文内容不作为个体诊疗依据,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
作者:云南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杜鑫
审稿专家:民权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