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喊的“十年免费修”翻车?海报小字藏迷宫,网友:先调大字体再谈标杆
雷军又一次凭微博引爆话题。这次不是小米SU7的炫酷动态,也不是造车新进展,而是米家空调“十年免费包修”的重磅宣布——“实打实降低用户长期使用成本”“把行业服务标准拉上新高度”,豪言一出,瞬间收获满屏点赞。有人直呼“雷总良心企业”,也有人调侃“小米一出手,行业就得抖三抖”。

可热度还没焐热,评论区画风就急转直下。一条直白留言冲上热评第一:“小字看不清啊雷总!”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揭开了“行业新标杆”的遮羞布。
并非刻意抹黑,而是海报设计实在离谱。大字部分格外醒目:“十年免费包修”“不花一分钱”“全系列覆盖”,每一个字都在冲击用户的眼球;可往下一拉,密密麻麻的小字像扎堆的蚂蚁,又像散落的针尖,不放大五倍根本看不清内容。

等用户费劲调亮屏幕、放大图片,才发现“免费”二字背后藏着密密麻麻的条件:哪些故障能修?哪些不在保障范围内?人为损坏算不算?安装问题管不管?第三方配件导致的故障负责吗?所有关键信息,全被塞进了这片“小字迷宫”里。

这哪里是雷军口中的“透明服务”,分明是精心设计的“文字陷阱”。你以为是“全免保障”,实际是“有限免费”;你以为是“无条件承诺”,转头就发现“一堆限制条款”,和那些“买一送一,详情见店内小字公告”的套路促销,毫无区别。

雷军总说自己“听劝”,可这次网友的呼声,他真的听到了吗?评论区里“小字看不清”的留言刷了一页又一页,他既没删文重发,也没换图重做,甚至连一句补充说明都没有,仿佛只要口号喊得响亮,细节就能被忽略。

这早已不是小米第一次玩“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把戏。从手机新品发布,卢伟冰把参数吹上天,再用小字标注“实验室数据”;到小米汽车宣传续航,大图醒目写着“700公里”,小字悄悄藏起“CLTC工况下”的前提;如今轮到空调,十年包修的口号听得人心动,真出问题却要翻遍小字条款找依据。

消费者从来不是傻子。我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相信小米敢喊出十年包修,必然算过成本、扛得住压力。我们欢迎这样的服务升级,也愿意为长期保障买单,但前提是别把用户当“韭菜”糊弄——你可以有条件,但请大大方方写出来;别用“行业最高标准”当遮羞布,转头玩“信息不对称”的老套路。越是藏着掖着,用户越不信任;越是敷衍糊弄,口碑越容易崩塌。

更讽刺的是,雷军一边喊着“降低用户长期使用成本”,一边用模糊宣传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老百姓买台空调,还得先当一回“文字侦探”,放大截图、逐行研读,生怕漏看某条“霸王条款”。这哪是服务升级?分明是给用户变相加戏。

反观有些传统家电品牌,虽然没喊“十年免费”的响亮口号,却把保修政策清清楚楚印在官网首页,字体够大、条目分明,一眼就能看懂。它们没说“颠覆行业”,却靠透明赢得了信任;而小米口号震天响,细节却频频缩水,像极了某些网红餐厅——宣传片拍得堪比米其林,到店才发现菜品不如路边摊。
别再拿“互联网思维”当借口了。互联网的初心是透明与效率,当年小米正是靠“参数公开”打下江山,如今却用“小字游戏”自毁长城。成也“用户思维”,败也“用户思维”,当企业开始轻视用户智商的时候,离翻车就不远了。

最后想说:雷总,真想立“行业标杆”,别光顾着喊口号,先把海报上的小字调大一点。十年包修是好事,但请把规则晒在阳光下,别让用户为了看懂“免费”二字,先花半小时练眼力——那不是创新,是傲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