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南海半小时,美军连摔两机!“尼米兹”号航母的尴尬谢幕演出

南海波涛之下,美军航母的威望正在一点点沉没。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在短短半小时内上

南海波涛之下,美军航母的威望正在一点点沉没。

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在短短半小时内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连续坠机大戏。

14时45分,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刚从航母起飞执行任务就坠入海中。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15时15分,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同样从“尼米兹”号起飞后坠海。

两台昂贵的美军舰载机——总计价值超过1亿美元,就这样在南海画上了句号。

01 半小时内的连续坠机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通报勾勒出这场事故的简要轮廓: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两架美军舰载机相继坠毁。

第一架是隶属于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MH-60R“海鹰”直升机,于当地时间14时45分坠海。机上3名机组人员全部被救起。

仅仅半小时后,15时15分,隶属于第22战斗机攻击中队的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同样在从“尼米兹”号起飞后坠入南海。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也被救起。

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尼米兹”号航母附近海域,五名机组人员均被第11航舰打击群的搜救部队安全救起,身体状况稳定。

02 “尼米兹”号的最后征程

“尼米兹”号航母这次的部署并非普通任务,而是它的告别演出。

作为美国现役最老的航母,它于1975年服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代表着美国海军的战力巅峰。

按照原始设计,该航母的核反应堆理论极限寿命只有50年,因此美国海军每年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对它的核反应堆进行全面检查。

这次事故让“尼米兹”号的谢幕之旅显得极为尴尬。它于3月26日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在完成长达7个月的部署之后,目前正在返回美国本土的途中,于10月17日进入南海。长期的高强度部署造成该航母的设备损耗严重,近年曾多次爆出装备老化、系统失灵的问题。

03 美军舰载机老化的冰山一角

这次坠毁的两款军机中,F/A-18F“超级大黄蜂”的问题尤为突出。F/A-18这款战斗机早在1999年就在美军中服役了,单机设计使用寿命6000飞行小时。到了今年,美国海军的F/A-18平均年龄已到达了25年以上,有70%的机体都已服役超过10年。老化问题极为严重:整体性结构疲劳、备件极为短缺、软件升级迟缓、可用率非常低。

前不久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F/A-18的大量现役飞机正在靠拆解备件存活,情况相当不佳。与此相比,MH-60R“海鹰”直升机由于服役年限较短,机体问题相对较轻。

04 美国海军的系统性危机

这次事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海军系统性危机的体现。

相关统计显示,2025财年(截至9月30日)美国海军已经报告了12起A级事故,明显高于2024财年的9起和2023财年的7起。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统计了今年美国海军的几次重大坠机事件。

2月12日,美国海军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在北岛海军航空站附近坠毁……

4月28日,部署在红海的“杜鲁门”号航母为躲避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而紧急转弯,导致舰上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坠海。

5月6日,“杜鲁门”号航母上另一架F/A-18在夜间着陆时因拦阻系统故障坠海。

05 高强度部署与人员疲劳

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美国长期在南海、亚太乃至全球范围维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不断进行军事部署,图谋维持其霸权地位。长期高压运作使美军兵力紧张、人员疲惫,事故发生风险上升。此次军机坠海事故可能与操作疏忽或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

飞行员训练时间下降可能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五角大楼报告证实,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空军,飞行员的相关训练时间都在下降。

例如2022年美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长只有130小时左右,远低于200小时的标准。

06 美国政府停摆的雪上加霜

美国政府停摆对美军士气造成了打击。

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竟发不出军饷,使美国官兵气愤且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事故。

美国联邦政府已停摆近一个月,美军面临欠饷危机,士气低落,这可能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性的问题与美军全球部署的战略困境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事故频发的恶性循环。

南海的波涛依旧汹涌,而“尼米兹”号的最终返航日期已定。它将于2026年4月搬迁至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拆卸可以重新利用的设备材料,然后转移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为期30个月的移除核燃料和停用反应堆的过程。

两架军机的残骸静卧南海海底,它们不仅是金属碎片,更成为美国海军霸权疲态的象征。

随着“尼米兹”号退役,接替它的“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最快也要在2027年交付,形成战斗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美国海军的航母空白期,似乎也预示着某种更大的变局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