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各国贵客已到莫斯科,普京拒绝赴约邀请,没给特朗普留台阶

莫斯科红场阅兵在即,全球目光聚焦,普京却直接拒绝了特朗普的中东会晤邀请,毫不留情,特朗普刚上台就定下中东首访,瞄准沙特的

莫斯科红场阅兵在即,全球目光聚焦,普京却直接拒绝了特朗普的中东会晤邀请,毫不留情,特朗普刚上台就定下中东首访,瞄准沙特的巨额投资,打算借停火协议给俄乌问题画个句号。

可普京不吃这套,非要以“胜利者”的架势谈判,美俄博弈僵局加剧,乌克兰趁机签下矿产协议,美国也在酝酿新制裁,这场大国角力,到底该怎么往下走呢?

莫斯科的红场胜利日阅兵即将来临,各国贵宾已经陆续抵达,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被推向高潮,在这个关键时刻,普京对外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他不会前往中东与特朗普会晤。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表示,普京目前没有出访计划,美俄领导人会晤需要“充分准备”,但现在连具体细节都没有,这不仅让特朗普的期待落空,也让外界对美俄关系的走向更加迷雾重重。

普京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胜利日阅兵是俄罗斯展示军事实力与国家团结的重要舞台,任何对外妥协都可能被国内解读为软弱,普京的目标很明确:只有在战场上取得足够成果,他才会考虑与美国总统面对面谈判。

具体来说,俄罗斯希望完全控制乌东四地,并确保克里米亚的归属得到国际承认,最近,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击退乌军,国内士气有所提振,但这远远不足以让普京宣布“彻底胜利”,对普京来说,停火的前提必须是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得到满足,否则谈判没有意义。

特朗普这边却有不同的算盘,他希望通过快速促成俄乌停火,展现自己的外交能力,为连任铺路,早在三月,美国就提出两项停火方案:一个是全面停火30天,另一个是黑海地区永久停火。俄罗斯表面上表示支持,但附加了多项条件,包括解除对俄金融制裁和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这些条件实际上将谈判推向了死胡同。

到了四月,特朗普的耐心明显不足,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要求俄乌在一周内达成协议,否则美国将退出斡旋,结果一周过去,俄乌没有任何实质进展,俄罗斯只是宣布在胜利日前后三天实施单方面停火,条件是谈判不设“先决条件”,这显然与特朗普的期待相去甚远。

美俄之间的分歧不仅在于停火的条件,更在于双方对谈判结果的预期,特朗普需要一个能对外宣传的“胜利”,而普京则需要一个能对内交代的“胜利”,这种目标上的错位,让美俄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渺茫。就在外界猜测双方是否会在沙特碰面时,普京的拒绝直接掐断了这一传言,美俄上一次领导人会晤还是2021年拜登与普京在日内瓦的见面,如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让类似的会晤变得更加困难。

就在美俄关系陷入僵局的同时,特朗普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中东,他计划于5月13日开启上任后的首次外访,目的地是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这打破了美国总统首访英国的惯例,背后是赤裸裸的经济考量。

沙特近年来对美国的投资承诺不断加码,2017年承诺5000亿美元,今年又追加了6000亿美元的四年投资计划,这些资金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相比之下,英国虽然是传统盟友,但在经济回报上远不如中东国家来得直接。

特朗普选择中东还有另一层考虑,沙特在过去三个月中一直是美俄谈判的中间人,多次传递双方信息,外界一度猜测,特朗普可能借中东之行促成与普京的会晤,尤其是在胜利日阅兵之后,沙特作为一个中立地点似乎是个理想选择。然而普京的拒绝让这一计划泡汤,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因此显得有些被动:他原本希望通过中东之行同时解决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现在却只能专注于前者。

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一如既往地务实,他并不在意打破传统,也不避讳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中东三国的访问安排显示了他的优先级:沙特是资金来源,卡塔尔在能源和地区影响力上举足轻重,阿联酋则是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和商业伙伴。特朗普的行程安排得紧凑,目的就是最大化经济收益,同时通过高调访问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而特朗普将俄乌问题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交给了国务卿鲁比奥,鲁比奥代表了美国传统外交的强硬派,与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形成鲜明对比。就在特朗普准备中东之行时,鲁比奥领导的国务院已经在筹划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涉及金融和能源领域,目标是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经济空间,迫使其接受停火,这些制裁可能包括“二级制裁”,针对与俄罗斯有特定生意往来的企业和实体,这种政策转向显示,美国对俄乌问题的态度正在从斡旋转向施压。

与此同时,乌克兰在美俄博弈中也在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就在本月初,乌克兰与美国签署了一份重建投资基金协议,核心内容是设立一个由双方各占50%收益的基金,用于乌克兰战后重建。

这份协议被外界称为“矿产协议”,但实际上,乌克兰在谈判中保留了全部矿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也没有涉及国有企业的管理变动,协议规定,未来10年内基金的利润将全部用于重建,而非分配给美国,更重要的是,协议中完全没有提到偿还所谓“5000亿美元债务”的内容。

从表面看,这份协议对美国来说更像是“面子”胜利,特朗普可以借此宣传自己的外交成果,宣称“美国又赢了”,但实际上,乌克兰的深层矿产资源目前开采价值有限,受技术、战争和经济条件制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收益。乌克兰通过这份协议争取到了经济上的主动权,同时避免了实质性的利益让步,乌克兰在与大国的博弈中,试图通过有限的资源换取最大的支持。

乌克兰的动作还不止于此,就在美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乌克兰开始争取更多的军事支持,近期,西方盟友正在与乌克兰谈判,计划向其移交更多“爱国者”导弹,潜在供应国包括美国和希腊。乌克兰对“爱国者”导弹的需求极为迫切,泽连斯基此前曾表示愿意以150亿美元购买10套系统,这些谈判预计在6月底的北约峰会前达成协议,乌克兰在军事上仍在积极寻求突破。

美国内部的政策也在发生变化,特朗普上台之初曾与泽连斯基发生争执,同时与普京保持密切沟通,试图快速解决俄乌问题,然而两个月过去,俄乌局势没有明显进展,特朗普逐渐将问题交给鲁比奥处理。

这种政策的变化让俄乌局势更加复杂,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乌克兰的矿产协议、美国的制裁与军援计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前地缘政治的复杂图景,普京的拒绝赴约只是这场博弈的一个节点,未来的走向仍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