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墨君
1200 万大学生被骂 “太多”,900 万新生儿被嫌 “太少”:年轻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大家应该经常在网上刷到这两种观点:1200 万大学毕业生太多了,就业太难了;要是人少点就好了;900 万新生儿太少了,这么搞下去不行;要是人多点就好了。
表面看起来这两种观点好像是互相矛盾,人多也不好,人少也不行,就好像房价一样,不管涨跌都有人骂。
但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同出一脉,是一个问题引出来的两个分支。
首先说大学生太多的问题,这种舆论的风气是某些媒体名人出来带风向,说学历贬值了,读书没用了,高学历等于高失业。
大学生想要融入社会,首先就必须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表面上来看这些声音是想降低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进而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但实际上这就是在为资本剥削劳动力做舆论准备。
道理很简单,如果每年 1200 万人都不把自己当大学生,而是当成祈求资本施舍的廉价劳动力,那资本家是不是可以极大的降低用工成本?
想要双休日、想要五险一金、想要职业发展,资本家用一句话就堵的你哑口无言。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 1200 万,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我赏你一碗饭吃,你怎么还敢有那么多无理的要求?
再进一步,996 是福报,不缴社保是热爱公司,拖欠工资是与公司共进退,不追求职业发展是勤劳踏实等,奇谈怪论就全都出来了。
甚至很多大学生自己也被这种言论影响了,该争取的正当权利不去争取,不该妥协的地方不断妥协,由此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奇葩的社会现象。
所有人都很努力的工作,国家经济也快速发展,世界五百强企业越来越多,可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就是没有同步跟着改善。
每年国家经济数据发布的时候,都有无数的人跟帖留言:对不起,我今年又给国家拖后腿了。
不能说这些声音全都是无中生有,最起码普通人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远远没有赶上各种富豪榜的财富增长速度。
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资本家们将原本应该分享给民众的财富没有拿出来分,而是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们还创造了人口红利这个词,专门为这种行为洗白。
更过分的是资本家,还将人口红利与国家崛起绑定起来,仿佛年轻人拿低报酬就是应该的。
凡是想要多点报酬的,就是在削弱中国的人口红利,就是阻拦国家的复兴进程。
年轻人原本也是相信这种舆论的,觉得中国制造技术含量低,利润也薄弱,大家一起吃苦耐劳,努力奋斗也没什么。
可这些年情况不同了,中国制造已经占全世界 30% 以上的份额了,高、中、低档我们都通杀全球了,富豪们的财富一点也不比老外差了。
可年轻人的实际报酬呢?
虽然也有改善,可改善幅度远远不如企业的发展速度。
资本家在吃香喝辣,年轻人却在艰难生存。这个时候很多年轻人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既然你们用房子、车子、彩礼割我的韭菜,那我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了行不行?
既然努力奋斗踏实工作,也改变不了命运,那我啥都不干了,在家躺平啃老行不行?
反正中国的物价水平低,躺平也就是加双筷子的事,躺个 10 年 8 年都不要紧。
于是就能看到,无论国家怎么呼吁,消费就是提振不起来,人们就是不愿意把钱花在消费上。
无论女生怎么打扮,愿意为情人节、520 等各种节日买单的男性就是少了。
无论政府怎么鼓励生育,生育率就是断崖式下降,2024 年已经跌到 1.1%,比日本的 1.3% 还要低,一年只生了 900 万人口。
然后舆论又开始炒作生育率降低的问题了,话里话外指责现在的年轻人不负责任。
但必须要说的是,将生育率暴跌的责任全部归结于年轻人是不对的。
年轻人拒绝生育的理由非常充分,我自己都过的这么累,干嘛还要生个孩子和自己一样受累呢?
面对这个理由,你讲再多的大道理都没用。
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资本家把利润让出来,要给劳动者应得的报酬,不能再以人口红利做理由剥削年轻人,不能再以国家发展对年轻人搞道德绑架。
996 的工作当然可以继续有,但前提是资本家必须要出足够的报酬,不给报酬还想要员工 996,那就是纯粹的耍流氓。
千万不要觉得年轻人势单力薄好欺负,仅仅一个不生孩子断掉的就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从根子上讲,一个现代社会不是靠人口红利活下去的,而是靠人才红利。
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绝不仅仅只是那些高大上的科技制造,更要包括年轻人的职业培训、生活成本、住房补贴、医疗社保以及婚姻育儿上的足够资源。
1200 万大学毕业生绝不是社会就业的负担,而是社会发展的大好机遇。
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了,900 万新生儿的问题自然也就跟着解决了。
如果年轻人有了一个值得奋斗的未来,即便不鼓励他们也会主动要孩子,毕竟为人父母是人的天性。
最后,点个赞,关注子墨君,咱们一起听听故事,与你道一道那江湖上的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