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不打无娘子,张嘴不骂老年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民间俗语,不仅是朴素的道德准则,更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文明基因。可近日 “男子暴打 92 岁母亲被刑拘” 的新闻,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破了这份文明的底线,让人既愤怒又心痛。92 岁的老人,本该是在儿孙环绕中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要承受来自亲生儿子的拳头,这样的场景,无论从伦理还是法律层面,都令人无法容忍。

从伦理道义来讲,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付出的心血与辛劳难以用言语衡量。小时候,母亲是孩子的避风港,用瘦弱的肩膀为孩子遮风挡雨;长大后,孩子理应成为母亲的依靠,用温暖与陪伴回报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可这位男子却将拳头对准了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别说母亲或许只是有一些年迈者常见的小 “过错”,即便真有矛盾,也绝不该用暴力解决。要知道,就算是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九十高龄老人,我们都该心怀敬畏与怜悯,主动伸出援手帮扶,更别提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了。若实在无法与母亲顺畅沟通、相处,大可以选择 “敬而远之”,保持适当距离减少摩擦,而不是用暴力将亲情碾碎。
从法律层面来看,男子的行为早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虐待家庭成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为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筑起了坚固的防线。施暴男子被依法刑拘,这不仅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震慑,更是对老年人权益的坚定维护,让公众看到了法律绝不纵容 “不孝施暴” 行为的明确态度。

要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不能只依靠法律的事后惩戒,更需要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首先,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成员应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不仅要保障老人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多一份耐心与陪伴,少一份冷漠与冲突。社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及时发现并化解家庭矛盾,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 “孝老爱亲” 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源头上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别让 “老有所养” 变成奢望,别让孝道在暴力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我们期待这起事件中的老人能得到妥善的照料,尽快走出阴影,安享晚年;更希望全社会能以此为警醒,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温暖、有尊严的生活环境,让这样的人间悲剧,从此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