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后续!被珍珠噎死男孩父亲遭到网暴,帮拿奶茶的闺蜜未被起诉

监控里的画面能戳碎所有家长的心:10 月 19 号下午,浙江杜桥宝龙广场的蹦床上,3 岁半的小男孩正追着同伴跑,突然脚步

监控里的画面能戳碎所有家长的心:10 月 19 号下午,浙江杜桥宝龙广场的蹦床上,3 岁半的小男孩正追着同伴跑,突然脚步一踉跄,双手死死捂住喉咙,脸瞬间紫了。等妈妈从旁边赶过来,孩子已经瘫在软垫上,嘴里吐着白沫 —— 刚才喂他喝的珍珠奶茶,三颗黏在一起的珍珠卡在了气管里。

一小时后,医院的抢救灯灭了。这个 2022 年才出生的小家伙,人生永远停在了 4 岁。可谁也没想到,接下来更让人心寒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孩子父亲维权时遭遇的网暴,还有那句扎心的现实:凶手是珍珠,可围观的人却在骂爹。

事儿得从头说。那天孩子妈妈带着娃去游乐园,在古茗小程序上下了杯珍珠奶茶,让同行的闺蜜帮忙去取。闺蜜拿回奶茶后,见孩子玩得开心,就顺手喂了几口。谁能想到,蹦床的剧烈震动让珍珠反流,一下子堵死了气管。妈妈发现后赶紧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拍,可珍珠太黏,怎么都出不来。她冲去喊游乐园工作人员,对方却摆手说 “不懂急救”。

孩子没了,父亲在社交平台发了几条视频维权,说自己知道家长有责任,但奶茶店没提醒珍珠危险,游乐园没拦着带食物进去,商场连急救预案都没有,“就想要个说法,不想再有孩子出事”。他还拍了同款奶茶,倒置过来珍珠都不掉,配文问 “这东西适合小孩吃吗?”。

可评论区的风向瞬间歪了。有人骂他 “监护失职还想讹钱”,有人说 “自己把奶茶藏进游乐园,出事怪别人?”,更难听的话一句接一句。没多久,这位父亲悄悄清空了所有视频,再也不敢发声。更荒唐的是,连帮忙拿奶茶的闺蜜都被网暴,有人说 “她不拿奶茶孩子就不会死,该被起诉”。

面对这些诛心的话,父亲哽咽着回应:“我从没怪过闺蜜,她是好心帮忙。我不要赔偿,就想弄明白,珍珠为什么那么黏?游乐园为啥不让带吃的还不管?工作人员为啥连急救都不会?”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 —— 哪个父母失去孩子不崩溃?维权不是甩锅,更像是在找一个 “如果当初” 的答案。

咱掰开揉碎了说,这事儿真不是 “谁单一的错”。

先说家长,监护失职确实跑不了。4 岁孩子吞咽功能没发育好,珍珠又大又黏(直径超 1 厘米),本就容易卡喉,还让他边蹦边喝,这是基本常识的疏漏。监控也显示,孩子倒地半分钟后妈妈才赶到,急救手法也不够标准,错过了黄金救援期。可再大的错,也换不回孩子,用最恶毒的话骂一个刚丧子的父亲,未免太冷漠。

再看奶茶店古茗,嘴上说 “小程序有提示,三岁以下不宜食用”,可谁下单时会逐字看那些小字?杯身没贴醒目警示,店员给闺蜜取餐时也没提一句 “给小孩喝要注意”。律师都说了,要是珍珠真的黏性超标、尺寸不合规,那就是产品缺陷,得担责。更讽刺的是,这事儿上了热搜,古茗的珍珠奶茶反而被点爆了,有人戏称这是 “死亡营销”,可这流量吃得真安心吗?

还有游乐园和商场,规矩立得挺全 ——“禁止携带食物入内”,可家长把奶茶带进去了也没人管。孩子出事时,工作人员一句 “不懂急救” 就把责任推干净,这安全保障义务也太敷衍了。要知道,异物卡喉是 0-6 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游乐园这种孩子扎堆的地方,急救技能本该是标配啊。

最让人无语的是网暴的人。他们盯着父亲的 “维权” 两个字骂,却忘了这家人失去的是活生生的孩子。有网友说得好:“同情不代表不看责任,但指责也不该变成人身攻击。” 家长该反思,但奶茶店的警示、游乐园的急救,这些漏洞难道不该补吗?

这事儿给所有带娃的家长敲了个响警钟:珍珠、果冻、QQ 糖这些黏糊糊的东西,能不给幼童吃就别给,非要吃也得切得碎碎的,全程盯着。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得练熟,别等出事了才手忙脚乱。更希望商家能上点心,别把 “提示” 藏在没人看的小程序里,贴张醒目告示、多句口头提醒,可能就能救一条命。

现在派出所和法院都介入了,责任该怎么分自有说法。可那个举着 “珍珠夺命” 纸牌在商场门口静坐的爷爷,那个清空视频不敢说话的父亲,还有再也等不到爸爸回家的 1 岁多弟弟(孩子还有个弟弟),他们的痛,不是一句 “监护失职” 就能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