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长春安庆路5号的一汽-大众生产基地内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当一辆奥迪A5L领航版缓缓驶下生产线时,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共同庆祝一汽-大众率先成为国内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从1991年一汽-大众生产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从1000万辆到2020年第2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6年;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用时5年多。这不仅仅是中国合资车企产销速度达成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一汽-大众砥砺前行的历史见证。

仪式现场,一汽-大众第0001号员工,也是其首任总经理林敢为老先生讲述了合资之初的两个愿望,即自建品牌、产品出口。如今,这两个愿望已成现实:今年8月,中国一汽、大众中国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署了《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随后的9月23日,一汽-大众在长春基地举行首批出口车辆下线仪式,554辆迈腾、速腾从上海港发至中东上市。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突破,产销3000万辆的含金量已然提升。
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表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既体现了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优势和旺盛活力,也展现了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定了跨国企业在中国持续投资布局的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贝瑞德则表示,从2026年起,大众将与一汽-大众共同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他们正在持续强化本地研发能力,深度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表示,作为中德合作共赢典范,一汽-大众未来将全力践行央企合资企业的责任担当,并发布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即“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目标和十大核心任务,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加速前行。

新品规划上,一汽-大众将坚持“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重磅开启新一轮电动化转型,未来五年将推出近30款全新商品,包括新能源商品超20款。自明年开始,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6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2款、燃油车型1款。陈彬还提到了混动车型会采用中国市场专属方案,纯电续航会超过300km,馈电油耗低于4L/100km;纯电车型则将覆盖A0级到B+级市场,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续航能力超过800km;燃油车则将持续升级智能化。


在汽车智电化快速提升的当下,陈彬希望一汽-大众的产品依然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未来,一汽-大众将依托中德两国九地研发布局,每年投入约100亿元,全面提升开发效率,全速推动智电化转型。具体而言,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采用中国区域专用的CEA电子电器架构,它具备高算力、高速通信、整车OTA、准L3辅助驾驶等能力。并将同时打造AI数字沉浸式智慧座舱,采用4nm高性能芯片,整车VLM大模型、手势控车等超过30项功能明年将全面上车,并将搭载L2级别的组合辅助驾驶,实现点到点领航辅助以及多场景泊车辅助。到2027年,将推动实现L3级别以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实现多场景智能驾驶。

在品牌经营上,已成立独立子公司的捷达品牌将探索更深层次的本土化运营,引入中国本土优势资源,推动品牌、商品、生态、治理模式全面焕新。未来五年,捷达品牌将推出4款全新新能源汽车,首款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SOA电子电气架构。未来,捷达品牌有望跃升到年销50万辆,成为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小巨人。
此外,一汽-大众还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捷达、大众、奥迪三品牌协同加速出海,明年出口规模力争突破2万辆,未来5年达到10万辆,并同步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策略,实现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塑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新形象。

在这一里程碑式的特殊时刻,一汽-大众还发布了“创·享之道”企业文化3.0:以“一汽-大众,一起出众”作为全新企业文化核心,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杆”为全新愿景,以“造价值经典汽车,创智慧出行生态,促人车社会和谐”为全新使命,以“诚信创造价值,尊重成就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利他主义”的经营哲学,和合共生,一起出众。
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既是对过去34年发展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眼下,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维度升级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竞争,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唯有在品质、技术、生态、用户等领域建立系统性优势,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一汽-大众“油电共进、本土创新、全球突围”的战略定力,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为全球汽车工业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惊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