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看着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远东土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大半是咱们的。
从康熙年间的谈判桌到沙俄的炮舰威胁,短短两百年间,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
现在俄罗斯深陷战争之中,西方制裁一波接一波,国内分裂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70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地区会不会出问题?中国该不该提前做准备?
从康熙谈判到沙俄强占1689年的黑龙江边上,清朝使臣索额图和俄国人谈了很久。
康熙派他去就是为了划清边界,别让沙俄的哥萨克骑兵随便闯进来。
那次谈判签下的《尼布楚条约》,黑龙江以南归中国,贝加尔湖以东归俄国。
当时清朝国力强盛,俄国人也不敢闹事,这份条约算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康熙去世后一百多年,大清朝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鸦片战争打输了,英国人的军舰横行在中国沿海。沙俄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在北方边境搞小动作。
穆拉维约夫这个沙俄将军带着军队压到黑龙江边上,威胁要开战。
1858年,负责守边的将军奕山根本打不过,只能签了《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被俄国人拿走了。

奕山签完条约,清廷还觉得这事能挽回。
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俄国人又来了。这次他们摆出一副"我帮你们调停"的样子,实际上是趁火打劫。
奕䜣当时负责和列强谈判,内忧外患之下签了《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又丢了。

算下来,两次条约就丢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日本那么大。
这些土地丢了以后,远东地区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海参崴这个港口本来叫海参崴,满语里是"海边的渔村",被俄国人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东方"。一个地名就能看出沙俄的野心有多大。
远东地区:中国的生死线远东地区有多大?70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澳大利亚还大一圈。
这片土地上人口只有800万,还没北京的常住人口多。地广人稀听起来挺好,问题是这里埋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
中国每年进口的原油有五分之一来自俄罗斯,天然气更是占了进口量的15%。这些能源大部分通过远东地区的管道输送过来。

中俄原油管道从俄罗斯的泰舍特一直延伸到大庆,每年能输送3000万吨原油。
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从远东的恰扬金气田接到黑河,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支撑着东北和华北的用气需求。
能源只是一方面。远东地区和中国的边境线长达4300多公里,从黑龙江、吉林一直到内蒙古东部。
这条边境线要是不稳定,东北的工业基地、粮食产区都会受影响。

哈尔滨、长春、沈阳这些城市离边境都不算远,边境上要是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俄罗斯这些年在远东地区投入很大。符拉迪沃斯托克建了自由港,哈巴罗夫斯克搞了经济特区,每年的东方经济论坛都在这里开。
中国企业去远东投资建厂,边境贸易越来越活跃。
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的黑龙江大桥通车后,货车排队过桥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这些经济联系要是断了,对中国东北的打击很大。
普京的远东雄心遭遇现实困境普京2015年开始搞东方经济论坛,把远东开发定为"21世纪的优先方向"。
俄罗斯政府拿出大笔资金补贴远东企业,给外国投资者减税,就是想把这片土地搞起来。普京自己说过,远东的未来决定了整个俄罗斯的未来。
计划是好的,现实很骨感。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太差,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几条。
工人工资低,年轻人都往莫斯科跑,留在远东的大多是老年人。俄罗斯中央政府每年拨款都不够,地方政府拿不到钱,项目自然推进不下去。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的制裁铺天盖地砸过来。石油价格上限、金融制裁、技术封锁,俄罗斯的经济一下子掉进冰窟窿。
军费开支暴涨,每年要拿出上千亿美元打仗。中央财政捉襟见肘,远东开发的钱就更没了。
普京原本想让远东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吸引日本、韩国、中国的投资。战争一打,日韩跟着西方制裁俄罗斯,远东的外资项目大批停工。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货运量下降,哈巴罗夫斯克的工厂开工率不足。普京的远东雄心遇到了最大的障碍。

俄罗斯国内的分裂倾向也在抬头。车臣、鞑靼斯坦这些共和国本来就有独立的想法,战争失利会让这些声音更大。
远东离莫斯科有七个时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本来就弱。
俄罗斯学者伊拉利奥诺夫说过,外蒙和远东可能会和中国走得更近。这话虽然有点夸张,说明了一个事实:远东的稳定性确实存在问题!
俄罗斯真要解体了中国该做什么准备历史上大国解体的例子不少。苏联1991年一夜之间分成15个国家,南斯拉夫打了十年内战。
俄罗斯要是真走到那一步,远东地区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可能的是“权力真空”。
莫斯科的中央政府管不到远东,地方势力就会冒出来。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些城市可能宣布自治,甚至独立。
地方武装会为了控制油田和港口打起来。能源管道会不会被炸毁?边境会不会涌入难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中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边防力量要加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边境的驻军和警力要提前布置到位。
边境上的监控设备、通讯系统要升级,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能源安全更加重要。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亚的管道要多修,海上运输要扩大,国内的石油储备要增加。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要继续深化,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要提高。万一俄罗斯出问题,至少不会一下子断供。

远东地区的经济联系要维持。中国企业在那边的投资要保护好,边境贸易要保持畅通。
将来不管远东是什么政治格局,经济纽带能起到稳定作用。地方政府可能比莫斯科更愿意和中国做生意,这是中国的机会。
军事上要有准备。远东要是陷入混乱,核武器设施会不会失控?生化武器会不会泄漏?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风险。
中国要和俄罗斯保持沟通,必要时提供帮助稳定局势。联合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也可以用起来,通过多边机制来应对危机。

外交上要灵活。俄罗斯中央政府是主要对话对象,地方政府也不能忽视。
远东各地的州长、市长要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万一真的出现地方政权,中国要能快速建立工作关系,避免局势失控。
70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地区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丢不起,也乱不得。俄罗斯会不会解体谁也说不准,中国能做的就是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边防要稳,能源要多元,经济要深化,军事要戒备,外交要灵活。只有这样,不管远东将来怎么变,中国都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盼着俄罗斯出事。国际关系讲的是实力和准备,有备无患才是王道。
远东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边境安全,关系到东北的发展和边民的生活。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把该做的功课做足!
《——【·结语·】——》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没有外交,准备不足就会被动挨打!
沙俄当年能拿走百万国土,就是因为清朝国力衰落。现在中国强大了,远东这700万平方公里的稳定就是中国的“底线”。
俄罗斯怎么样是俄罗斯的事,中国的能源通道和边境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好准备,才能进退自如!
信息来源
1.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中俄关系史料:雍正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
3.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收录于《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82年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3年进出口统计数据》,2024年1月发布
5.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远东联邦区统计年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