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银行直售是真便宜!是“捡漏“还是”踩雷“取决这5件事

朋友们,最近是不是经常在刷到这样的视频或帖子?“市场价200万的房,银行直售,150万成交!”“无需中介费,捡漏黄金机会

朋友们,最近是不是经常在刷到这样的视频或帖子?“市场价200万的房,银行直售,150万成交!”“无需中介费,捡漏黄金机会!”——没错,这就是最近热度飙升的“银行直售断供房”。

一、什么是银行直售断供房?为啥这么便宜?

简单说,就是房主还不起贷款,银行按合同把房子收回来。本来这类房产要走漫长的司法拍卖程序,但银行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索性自己拿到产权后,在合作的第三方平台上直接售卖。这样一来,省去了繁琐的法拍流程,变现速度更快。银行不求卖最高价,只求快速变现,所以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7折”、“8折”捡漏机会。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价格诱惑。

二、天上真会掉馅饼?五大“隐形雷区”需警惕!

便宜是真便宜,但坑也是真不少!买这种房子,你就是在和专业的银行打交道,他们可不会像普通业主一样对你“心慈手软”。以下5大核心风险,看懂了再决定要不要掏钱.

1,产权不清,后患无穷

这是最要命的!你以为银行卖的房产权就万无一失?未必!

多重抵押:原业主可能除了房贷,还私下用房子做了其他抵押贷款(比如民间借贷),这些抵押如果没注销干净,你买的房子可能被“一房二押”的债主上门追债。

共有产权纠纷:常见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只有一方签字卖房,另一方事后跳出来主张权利,交易可能被判定无效,你面临钱房两空的局面。

2,隐性欠费与纠纷,防不胜防

银行只保证房子产权是自己的,可不负责给原业主“擦屁股”。

各项欠费:物业费、水电燃气费、暖气费、车位管理费……这些累积起来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都需要新业主承担。

私人债务牵连:原业主可能还欠着装修款、建材款等,这些债主虽然无权处置房产,但可能会上门骚扰,带来无尽的麻烦。

3,房屋质量“开盲盒”,银行概不负责

银行卖房通常是“现状交付”(As-Is)。意思是,房子你看过了,好坏就这个样子,我们不负责任何维修。原业主断供期间,大概率没钱维护房子,可能存在严重的漏水、墙体开裂、电路老化等隐患。看房时一定要睁大眼睛,最好带上专业的验房师。

4,腾房难,请神容易送神难最棘手的情况之一!

房子里可能还住着人:原业主拒不搬离:他们可能因无处可去而赖着不走,你只能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腾房,耗时耗力,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

租约在手:如果房子在回收前已签了长期租约(尤其是“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下),你必须等到租约到期才能入住,买了个寂寞。

5,政策与资格“隐形门槛”

学区房名额占用:如果你冲着学区去买,务必核实该房产的学区名额是否已被原业主的孩子占用.

当地限购政策:一些城市对这类房产的过户有条件限制,确保你自己有购房资格.

税费可能更高:某些情况下,这类交易的税费计算方式可能与普通二手房不同,提前算清成本。

三、想“捡漏”,得这么干!

1. 产调必须做:亲自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拉一份完整的《产调报告》,核实产权人、抵押、查封状态,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合同要专业:与银行签订的买卖合同,务必找专业律师审核,明确各项费用的承担、腾房时间及违约责任。

3. 实地多考察:多次、在不同时间段去看房,和邻居、物业聊聊,了解房屋的真实状况和历史。

4. 预留风险金:在预算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可能的欠费和维修成本。

银行直售断供房,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用诱人的价格吸引你,但稍有不慎就会被扎伤。对于信息搜集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高、且有一定法律常识的购房者来说,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淘金地”。但对于怕麻烦、求稳妥的普通刚需家庭,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捡漏是技术活,不是运气活。做足功课,才能让“馅饼”真正落到自己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