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巡飞弹在多场冲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这使得西方国家开始不断扩大巡飞弹的采购数量,各个防务企业也因此不断扩大巡飞弹的生产规模。本文将对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巡飞弹采购和生产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梳理和介绍。
关键词:巡飞弹,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巡飞弹,又称自杀式无人机,是一种携带弹头或爆炸装置的空中打击武器,主要由弹体、弹翼、导引系统、传感器、推进系统、战斗部、通信系统等部件组成。其能够在目标信息未确定的情况下,在指定空域内盘旋,并将实时侦察画面回传;一旦目标确认,其可迅速根据目标识别情况,向确定的目标位置进行俯冲撞击,以引爆携带的战斗部。
巡飞弹的设计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最初以巡飞导弹或无人机的形式出现,其中较为典型的型号为诺斯罗普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德州仪器和波音联合研发的空射型AGM-136“沉默彩虹”(Tacit Rainbow)巡飞反辐射导弹,以及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研发的“哈比”(Harpy)无人机。空射型AGM-136“沉默彩虹”巡飞反辐射导弹项目于1982年启动,1991年下马,相关研发工作面临众多挑战,最终的量产工作并未启动。相比之下,“哈比”无人机的研发较为顺利,并最终进入量产和列装阶段。该无人机普遍被视为世界范围内首款投入实战的巡飞弹,其最初任务是压制敌方防空雷达。与传统反辐射导弹不同,“哈比”无人机可在战区上空盘旋数小时,等待雷达开机后实施俯冲攻击,兼具“待机伏击”与“发现即摧毁”特性。该无人机的诞生奠定了现代巡飞弹“侦察-巡飞-打击”一体化设计范式。

AGM-136“沉默彩虹”巡飞反辐射导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进入21世纪,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网火”(NetFires)项目,试图为美陆军旅级部队提供建制内的快速精确打击火力。该项目虽未直接催生出一款巡飞弹,但其多个项目理念和技术却被美国宇航环境公司研制的“弹簧刀”(Switchblade)系列巡飞弹所继承。2012年,“弹簧刀”300巡飞弹首次亮相阿富汗战场。该巡飞弹的出现使单兵具备了一定的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并正式拉开了巡飞弹大规模列装常规部队的序幕。此后,德国、法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开始陆续推出自有型号,并逐步发展出多层级、兼顾陆海空多域运用的产品体系。
巡飞弹的出现不仅填补了火炮与导弹之间的能力空白,为作战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作战选项,而且还在特定作战场景中展现出了超越其他弹药的潜在优势。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延长了弹药在目标区域的滞空时间,从而扩大了对隐蔽目标的搜索窗口,提升了对临时目标的打击能力。与管式或传统火箭炮不同,巡飞弹装备有多个传感器和识别系统,这使其能够识别和验证目标,从而提升打击精度,降低附带损害风险。基于与操作员的双向数据链和传感器,巡飞弹还可以实现侦察监视、“人在回路”等次要功能。此外,巡飞弹可由小型战术车辆及单兵部署,使作战分队无需呼叫并等待炮火支援,即可快速获得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除战术优势外,巡飞弹通常比导弹成本更低,这使其极具性价比。
战场应用在近期冲突中,巡飞弹的应用日益频繁。2016年,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了约150枚“弹簧刀”系列巡飞弹。2020年,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阿塞拜疆发射了大量“哈比”巡飞弹及其他型号的巡飞弹,显著削弱了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和装甲部队。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巡飞弹在战场上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根据俄罗斯装备追踪网站lostarmour.info的统计,截至2025年8月初,俄军发动的“柳叶刀”巡飞弹打击次数已超过3500次。乌军也在战场上广泛应用了巡飞弹系统,其中包括西方供应和自主研发的巡飞弹系统。2023年10月,美国宇航环境公司副总裁证实,该公司已向乌克兰交付“数量极大”的“弹簧刀”300巡飞弹,并正逐步转向交付功能更强大的“弹簧刀”600巡飞弹。2024年,该公司进一步与乌克兰企业开展合作,以实现“弹簧刀”600巡飞弹在乌克兰的本土化生产。2024年12月,《福布斯》杂志披露,美国AEVEX航天公司已向乌克兰交付5000枚“凤凰幽灵”(Phoenix Ghost)巡飞弹。波兰WB集团在战前曾签订向乌克兰出售1000枚“战友”巡飞弹的合同,并可能在俄乌冲突期间向乌克兰提供了额外的巡飞弹系统。乌克兰国内也在自主研发巡航导弹。2024年夏季,乌克兰数字化转型部证实,多家乌克兰企业已开始批量生产“柳叶刀”巡飞弹的仿制版。
除传统巡飞弹外,俄乌双方均在战场上大量使用了穿越机,该装备可被改装为自制巡飞弹。因其结构相对简单,俄乌双方均能实现大规模生产,目前这种自制巡飞弹的年产量可能达到数百万枚。

美军士兵正在进行“弹簧刀”600巡飞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采购量激增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西方国家就已经意识到巡飞弹的潜力。美国政府的采购文件证实,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在2012至2020年间采购了1000枚“弹簧刀”300巡飞弹。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特种部队发射了约400多枚该巡飞弹,美军常规部队也使用了数千枚该巡飞弹。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各国对于巡飞弹的需求显著增加,其中美国、法国、德国和波兰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
1.美国
当前,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通过“车载型建制精确火力”(OPF-M)项目为轻型装甲侦察和两栖部队配备“英雄”-120(Hero-120)巡飞弹,通过“轻型建制精确火力”(OPF-L)项目为每个步兵班配备便携式无人机(列装开始时间为2027年)。
美国陆军也正在开展类似的采购项目。2024年8月,美国陆军授予美国宇航环境公司一份为期五年、价值9.9亿美元的“弹簧刀”300和“弹簧刀”600巡飞弹无限期交付无限量合同。该采购合同将为“复制器计划”(Replicator Initiative)和“陆军低空潜行打击弹药”(LASSO)项目提供支持,其中“复制器计划”旨在为美军提供大量的新型无人打击武器,而“陆军低空潜行打击弹药”项目则计划为美军步兵旅战斗队(IBCT)提供建制内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
上述采购合同的第一阶段采购装备为“弹簧刀”600巡飞弹,采购工作计划于2025财年启动,首批采购434枚,第二批采购294枚(2026财年追加采购),这些巡飞弹将装备5个美国陆军步兵旅战斗队。美国陆军正积极拓展包括空射型中程和远程巡飞弹在内的多样化能力,旨在构建多层级巡飞弹系统家族。
2.法国
2024年3月,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努(Sébastien Lecornu)宣布法国将采购2000枚各类巡飞弹。该国国防部目前正通过多项举措采购国产巡飞弹,其中就包括“蜂鸟”(Colibri)项目。该项目计划采购一款航程超过5公里、续航30分钟的巡飞弹。最终,该项目选择采购德莱尔(Delair)公司和KNDS公司合作研发的MV-25 OSKAR固定翼巡飞弹,该巡飞弹航程达25公里,续航45分钟。有消息称,法国国防采购局已为乌克兰订购了100架MV-25 OSKAR巡飞弹。
在旋翼巡飞弹采购方面,法国同样也取得了进展。2024年7月,法国国防采购局授予德莱尔公司和KNDS公司“短程巡飞弹”(Munition Téléopérée – Courte Portée)的研发合同,并在不久后确定应用两家公司合作研发的MX-10“达摩克利斯”(Damocles)四旋翼巡飞弹设计方案。此后,两家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该巡飞弹的研发、生产及认证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交付阶段。根据法国国防采购局的采购合同,两家公司需在2025年交付460枚该巡飞弹,其中首批30枚计划于2025年7月交付。

“英雄”-120巡飞弹发射瞬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德国
2025年4月,德国联邦国防军宣布采购大批量巡飞弹,这些巡飞弹将直接列装一线部队,以对其进行深度作战评估。该合同所涉及的采购装备包括德国初创企业赫尔辛公司(Helsing SE)生产的HX-2“卡玛”(Karma)巡飞弹,以及斯塔克防务公司(Stark Defence GmbH)生产的“维尔图斯”(Virtus)垂直起降巡飞弹。经作战部队评估后,德国军方高层将决定是继续大批量采购这两款巡飞弹,还是考虑引进替代系统以支持“2030部队现代化计划”。德国国防部虽未公布具体采购数量,但赫尔辛公司销售副总裁西蒙·布吕恩杰斯(Simon Brünjes)推测称:为确保战争初期60天的作战需求,德国可能需要预先储备12万枚巡飞弹;若考虑到弹药库可能在战争初期遭袭,德国可能需要预先储备20万枚巡飞弹,以保障其部队在战争初期有12万枚可以使用的巡飞弹。
4.波兰
2025年5月,波兰国防部与WB集团签署了一份多年期框架协议,以此为波兰军队提供大量的“战友”系列巡飞弹。根据该协议,WB集团需在未来十年内,分批次向波兰军队交付10000枚不断优化的“战友”系列巡飞弹,这样到2035年之前,波兰军队始终能拿到最新升级版本的“战友”巡飞弹,确保其手中的装备不过时。“战友”系列巡飞弹功能多样,涵盖作战、侦察和训练等多种用途。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快速、隐蔽地由小型部队部署,具有一定的战术优势。更重要的是,“战友”系列巡飞弹的可靠性已在俄乌冲突中得到验证。最新版本的“战友”3.0巡飞弹采用静音电力推进系统、折叠式螺旋桨和升级的航空电子设备,拥有更好的隐蔽性能和更长的续航时间,可实现更为精准的打击。
防务企业布局随着全球巡飞弹需求的不断增长,多个防务企业开始调整其产业布局,以满足未来日益扩大的全球巡飞弹市场。美国宇航环境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这家创立于1971年的国防企业是军用无人机研发的早期先驱。2011年,该公司推出“弹簧刀”300巡飞弹;2020年,该公司推出升级版的“弹簧刀”600巡飞弹。这两款巡飞弹均可由步兵携带和发射,也可集成于车辆及特种作战艇上,并已完成直升机和无人机试射。目前该系统主要由美军和乌克兰军队使用,但国际需求正持续增长。为满足未来需求,美国宇航环境公司正大力投资扩产,最显著的举措当属其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新建的“自由工厂”。该工厂占地面积约19,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2021年10月,莱茵金属公司与以色列UVision Air公司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应对激增的巡飞弹需求。根据协议框架,莱茵金属公司将为欧洲市场生产并供应UVision公司的“英雄”系列巡飞弹,同时帮助该系列巡飞弹取得北约标准的相关认证。该系列巡飞弹在欧洲的生产工作将由莱茵金属公司意大利子公司RWM Italia承担。在此合作过程中,莱茵金属公司还成功将该系列巡飞弹与多种有人/无人载具进行集成。2022年9月,莱茵金属公司成功向意大利特种部队售出首批“英雄”-30巡飞弹;2023年7月,其与匈牙利政府达成价值数百万欧元的采购协议;同年9月,“英雄”-120巡飞弹在欧洲的首笔销售协议成功签订(客户尚未公开)。

“战友”巡飞弹的采购协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波兰最大私营防务制造商WB集团生产的“战友”系列巡飞弹可根据任务需求配备不同弹头。该系统具备灵活性与集群攻击能力,可由步兵或载具部署。2025年5月15日,波兰国防部与WB集团签署框架协议,订购1万枚“战友”巡飞弹。这是波兰国防部自2017年以来第三次订购该巡飞弹,也是迄今最大规模的订单,所有巡飞弹计划于2035年完成交付。该公司正积极推进“战友”巡飞弹的出口推广,最近参加了2025年5月在日本举办的2025日本东京军警防务展览会(DSEI JAPAN)。据WB集团透露,其海外客户包括北约成员国及中东、亚洲国家,韩国已于2024年10月订购数百枚“战友”巡飞弹。
此外,德国的初创企业赫尔辛公司在巡飞弹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公司创立于2021年3月,主要聚焦武器系统快速研发与软件引导生产流程领域。该公司的公开声明称,其愿景是建立可快速扩展的大规模生产流程。在获得德国政府多笔大额订单,以及向乌克兰交付4000架HF-1巡飞弹和6000架HX-2“卡玛”巡飞弹后,赫尔辛公司如今自称“全球最大的打击无人机制造商之一”。
为支撑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赫尔辛公司在2021至2025年间通过四轮融资筹集13.7亿美元资本。该公司计划用这些资金在欧洲多地建立“韧性工厂”(Resilience Factory),以通过分布式的大规模生产基地确保其生产工作的连续性。首座韧性工厂RF-1已于2024年12月在德国南部建成。赫尔辛公司宣称,RF-1每月可生产1000枚HX-2巡飞弹。第二座韧性工厂RF-2目前处于规划阶段,其产能可能比RF-1更高。该公司预计,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期间,各韧性工厂每月的巡飞弹总产量可达数万枚。截至目前,赫尔辛公司尚未公布新增韧性工厂的建设时间表。

赫尔辛公司韧性工厂RF-1中正在生产的巡飞弹(图片来源于赫尔辛公司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巡飞弹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欧美巡飞弹中得到更广泛和深入地应用。未来的巡飞弹可能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独立判断和行动。德国斯塔克公司的“维尔图斯”巡飞弹已经展示了这一趋势,其内置的自主导航和目标识别算法使其能在无需与操作员持续通信的情况下独立运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巡飞弹将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如多目标选择、战术规划和威胁评估。
集群协同作战能力提升:多枚巡飞弹组成蜂群进行协同作战可能将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作战模式。法国泰雷兹公司和Boreal公司合作研发的MTO LP1远程巡飞弹已经支持多达十枚弹药的同时发射,能实现协调的饱和攻击或分布式攻击。未来,这种集群协调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具备更高水平任务分配、动态重组和协同决策能力的巡飞弹蜂群将能够应对更复杂的威胁环境。
更远射程与更长续航:欧美巡飞弹的射程和续航时间将不断提高。MBDA公司法国分部研制的“阿克戎”RCH-170巡飞弹已经具备50公里的射程和60分钟的续航时间。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空气动力学和推进系统的发展,远程巡飞弹的射程和续航时间有望不断提升,巡飞弹能够覆盖作战区域可能将显著扩大。
模块化与多任务能力:巡飞弹将采用更灵活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任务模块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美国的“阿尔提乌斯”系列巡飞弹就具备较强的模块化和多任务能力,可通过替换不同的模块单元,提供不同的能力。未来,这种模块化设计将进一步完善,使同一平台能够执行侦察、打击、电子战、通信中继等多种任务,提高装备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

MQ-9无人机发射“弹簧刀”600巡飞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抗电子战能力增强: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子战环境,巡飞弹的抗干扰能力将不断提升。乌克兰的“飞猫”巡飞弹已经展示了应对现代电子战干扰的能力。未来,欧美巡飞弹可能将采用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导航技术和电子战防护措施,确保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低成本化与大规模生产:随着技术成熟和生产规模扩大,巡飞弹的成本将逐步降低。德国斯塔克公司的“维尔图斯”巡飞弹采用全自动化生产设施,专为大批量生产而设计。未来,3D打印、模块化生产和标准化组件等技术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使巡飞弹能够大规模部署,成为战场上的常规装备。
多域化趋势不断增强:美国海军已将“郊狼”巡飞弹安装到“班布里奇”号驱逐舰上,以用于海上反无人机作战;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与宇航环境公司正在探索如何使用“弹簧刀”600巡飞弹扩展MQ-9无人机的侦察和打击能力,并且已在近期进行了试验;德国的KF51“黑豹”主战坦克计划配备多枚“英雄”-120巡飞弹,以扩展其态势感知能力,丰富打击方式。未来,巡飞弹有望集成到更多的平台之上,其多域化发展趋势或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