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街头,一名男子路过切糕摊位时,见摊主身着洁白工作服,认为其卫生状况良好,便想为妻子购买一些品尝。在详细询问价格后,男子明确表示只需购买一斤。摊主随即指向切糕某处询问:"从这里切可以吗?"男子未及细想便点头同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刀下去,切下的糕体经过称重竟显示四斤之多。男子顿时脸色骤变,表示不愿购买。摊主立即拉住他的衣袖理论:"小伙子,切的位置是你同意的,咱们要讲道理啊!"男子据理力争:"我要的是一斤,你切四斤是什么意思?"摊主又换了个语气劝说:"给自家媳妇买点吃的,何必这么计较呢?"
见男子执意要离开,摊主竟阻拦去路并声称要报警处理。双方的激烈争执很快引来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紧张。这起消费纠纷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直言:"多切一两尚可理解,但一刀下去超重三倍实在过分。"也有从事零售业的网友表示:"熟练的商贩对重量把握都很精准,说要一斤绝不会切出四斤。"
从法律角度深入分析,这起纠纷涉及多个层面。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合同变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顾客明确表示购买一斤,摊主切出四斤属于单方面变更合同内容。即便切前征得顾客对下刀位置的同意,但这绝不构成对重量变化的认可。考虑到普通消费者对切糕重量缺乏专业判断能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顾客完全可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交易。
虽然摊主实施了阻拦行为,但由于未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尚不构成《刑法》中的强迫交易罪。不过,其行为已经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该摊主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的做法,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从事食品销售还需具备相关许可证件,若该摊主存在证照不全的情况,还将面临进一步的行政处罚。这起事件也给广大消费者提了个醒:在购买按重量计价的商品时,务必明确约定购买数量,保留好消费凭证。若遇到类似消费纠纷,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最好要求商家现场称重确认后再进行切割,避免陷入"切糕陷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