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2025年7月报告的《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国家》名单,经分析得到一个事实:
本期粮食短缺的41个国家,有23个属于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很多网友关心的加沙地区。在这些区域,冲突、气候和经济三重因素叠加,对相当一部分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影响。具体到各国,分别有多少人受粮食短缺的影响呢?这一篇,我们将前述报告里的受粮食短缺影响的人口数量提出出来,绘制一张天梯图,观察受影响人口的分布情况。在前述的报告里,数据是粮农组织相关专家估算得到的,而且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比如人口超过2亿的尼日利亚,在报告里是这样描述粮食安全受影响人数的:“据估计,2025年6-8月期间,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约3060万,其中,近120万人处于CH第4级“紧急”级别。该数据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预估值(3180万)。
北部各州动荡和冲突继续导致农业和市场活动中断,人道主义援助的发放受限。与此同时,家庭仍在应对2024年洪灾造成的长期影响。360万内部流离失所者的人道主义需求依然很高。”
为了更好地对比,我们在图表中取3060万人,即这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有超过三千万人受粮食安全的影响。
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得到其他国家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非洲无疑是这场危机中最沉重的区域。
前述的尼日利亚以3060万粮食不安全人口高居榜首,相当于整个马来西亚的人口每天都在为基本食物发愁。
刚果(金)紧随其后,数字直逼27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具体的人生:母亲不得不减少进食以保证孩子有饭吃,农民望着龟裂的土地无计可施,城市贫民将八成收入用于购买基础粮食。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苏丹和肯尼亚三国粮食不安全人口合计超过4300万,相当于一个阿根廷全国人口陷入缺粮困境。
持续干旱导致农作物连续歉收,牲畜成批死亡,传统游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
而中非共和国、布基纳法索等国家虽然绝对数字相对较小,但考虑到其总人口规模,受影响比例实际上更为惊人。
亚洲地区同样不容乐观。
阿富汗有950多万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这个经历了数十年冲突的国家,如今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
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也都出现在这份名单上,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涝灾害与国际粮价波动正在削弱这些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
拉美地区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海地仍然以570万粮食不安全人口位列榜单。这个加勒比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崩溃,基本食品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三位数,普通家庭连最基础的黑豆和大米都难以负担。
至于网友们非常关心的加沙地区,其属于巴勒斯坦,按照相关专家估计,大约210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指出,这些数字可能还只是保守估计。由于监测手段有限和地区冲突阻碍,实际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可能比报告数字高出20%以上。
全球粮食危机不是某个大洲或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当天梯顶端的国家在饥饿中挣扎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