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冲锋在前,美国在背后提供帮助。正是这样的组合,使得加沙地区有了现如今的惨状。也就是因为他们两个国家的种种行为,使得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公开反对。
尤其是在最近的联合国大会上,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发表了公开的反对,可是只有反对的声音还明显不够,从现实层面上来看,现在的以色列也是损失惨重。
联合国大会乱套最近联合国的会开得跟炸了锅似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直接拍了桌子,说光靠嘴皮子劝以色列停火没用,得搞点实在的呼吁亚洲、拉美和欧洲的斯拉夫国家凑个“三大洲联军”,直接出兵加沙保护巴勒斯坦人,还撂下句狠话说“该挥舞死亡之剑了”。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细琢磨全是窟窿。
他说的“斯拉夫国家”核心是俄罗斯,可俄罗斯现在还陷在乌克兰战场里,兵力军费都得先顾家门口,哪有闲工夫跨半个地球管加沙?
再说俄罗斯一直主张政治解决巴以问题,从没提过要军事干预,这明显是佩特罗一厢情愿“拉壮丁”。
亚洲这边更不用说,中日印这些大国都在推外交协商,压根没提过派兵;拉美除了古巴、委内瑞拉几个左翼政权,巴西、阿根廷都忙着搞务实外交,连制裁都慎之又慎,更别说出兵了。倒是印尼总统苏比延多接了话茬,说只要联合国点头,能派2万军队去加沙维和,甚至还能多派。
但人家这表态跟佩特罗不是一回事,印尼要的是“建立和平”,前提得是联合国授权,本质是想以“和平建设者”身份在中东刷存在感,顺便把自己的外交承认和巴勒斯坦建国绑在一起要筹码。
而且真要派兵,安理会那关就难过,美国十有八九会否决,以色列更是强烈反对别人插手安全事务,所以短期来看,这更像个“投石问路”的外交姿态。
不过甭管这联军能不能组起来,有个信号已经很明确:国际社会对加沙的耐心彻底耗没了,从口头谴责开始往实际行动走了。
经济战先打响以色列132家巨头一半丢了订单比军事威胁来得更快的是经济绞杀。
现在哥伦比亚、菲律宾、西班牙这些国家已经明说不买以色列武器了,更狠的是民用商品也开始遭抵制,以色列对外贸易直接断崖式下跌。
以色列制造商联合会主席托默愁得头都大了,直言国家要面临长期经济倒退,品牌形象已经砸得稀碎。
有组数据很刺眼:全国132家大型制造集团,一半都丢了出口合同,连欧盟那些传统盟友都开始跟以色列公司划清界限。
这可不是小事,以色列经济靠的就是高科技和出口,占GDP15%的高科技产业全得靠国际合作,农业年出口150亿美元也离不开全球市场,现在这条路被堵得越来越死。
更要命的是内塔尼亚胡还火上浇油,最近喊着要把以色列打造成“超级斯巴达”,搞自给自足的军事经济,结果特拉维夫股市当天就跌了2%,几十亿美元市值蒸发了。
商界直接炸了锅,联名声明里硬邦邦地写着“以色列不是斯巴达”,建国初期靠国际援助起家,90年代靠开放市场腾飞,现在突然要关起门过日子,简直是自寻死路。
三家跨国企业已经推迟了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项目,旅游业更惨,收入从2023年的240亿跌到2025年不足100亿,再这么折腾下去,经济真要崩了。
经济上被围堵,道义上更是输得底朝天。
现在全世界142个国家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占了绝对多数。
西方国家反对声不绝西方老牌国家里就剩意大利没承认巴勒斯坦了,结果米兰直接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堵着街要求政府改立场。为啥舆论倒得这么快?说到底还是账算不过来。
哈马斯700多天前袭击以色列造成1200人死亡,这事儿确实该谴责,但加沙这700多天里每天都在死人,累计已经超过6万,200多万人饿着肚子过日子。
以色列总说哈马斯还扣着48名人质,可在200万难民的生存危机面前,这理由越来越站不住脚。人心这东西最经不住折腾。
以前各国顶多投个反对票、发个谴责声明,现在直接来硬的,贸易断了,武器禁了,连民众都上街施压。
中东那边更热闹,阿拉伯国家正琢磨着搞个“北约式军事集团”,以前跟美国混的海湾国家也开始慌了:以色列战机说炸卡塔尔就炸卡塔尔,美国驻军连个招呼都不打,预警都不给一个。这哪是盟友?简直是引火烧身。
沙特现在都找巴基斯坦军队来保护了,等于给其他势力进入中东开了口子。
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根基,其实就是靠“保护盟友”换石油特权,现在盟友都不信它了,这根基也就快塌了。
很多人只看加沙的炮弹,没看清这背后是全球格局的大洗牌。
中东这地方太关键了,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还是石油命脉,本来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核心支点,结果被以色列搅得鸡犬不宁。
以色列拆台美国霸权现在的局面特别微妙:俄罗斯在欧洲跟美国掰手腕,亚太这边也在挤压美军空间,要是中东再丢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就真悬了。
以色列相当于在帮对手拆美国的台,把海湾国家逼得找新靠山,把欧洲盟友逼得搞贸易抵制,把自己的经济搞成烂摊子。
有人问“打能不能解放加沙”,其实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了。
以色列导弹再多、坦克再强,架不住全世界不跟它玩了:生意黄了,盟友跑了,道义输了,连美国都快罩不住它了。
132家制造巨头丢订单只是开始,要是阿拉伯军事集团真建起来,周边国家的弹道导弹、高超导弹都能打过来,经济军事双重打击,以色列的国本都得动摇。
说到底,这事儿的结局早写在“人心向背”四个字里了。700多天的轰炸炸没了6万人的生命,也炸没了以色列的国际信誉。
佩特罗的联军呼吁可能实现不了,印尼的2万军队也未必能真派过去,但这些表态背后的民意洪流,才是真能改变局势的力量。
等哪天连美国都觉得以色列是个包袱,这场闹剧才算真的到头了。
结语: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可谓是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轻易的断绝对以色列的援助,先不说自己国内掌权的犹太人,仅仅是在国际上也会丢掉自己的声望。
加上在中东,它已经背叛了卡塔尔这样的重要伙伴。即便现在放弃以色列,也不会挽回这样的损失。
所以现在美国的衰落,也仅仅是会是时间上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