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男子买手机“仅退款”被起诉!合法“薅羊毛”≠白拿商品!

一、案件始末:钻规则漏洞,8000元手机欲“零元购”2025年1月,江苏扬州李某在某平台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次日商品尚在运
一、案件始末:钻规则漏洞,8000元手机欲“零元购”

2025年1月,江苏扬州李某在某平台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次日商品尚在运输途中,他便以“不想要”为由发起“仅退款”申请。蹊跷的是,手机到货后他照常签收却拒绝退货,商家多次沟通无果后选择起诉,要求其支付货款及逾期损失。类似案件频发:河南一消费者对9.9元绿植申请“仅退款”后自行处理商品;另有买家对78元DIY模具退款成功后称“已扔货”——均因未退货却占退款被诉至法院。

二、司法定性:滥用政策=破坏诚信,法律不袒护“羊毛党”

多地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明确表态:诚信交易不可违。扬州法官指出,“仅退款”绝非“薅羊毛工具”,消费者签收商品后拒不退货,实质是侵占商家财产。河南息县法院更直接定性该行为“破坏公平诚信原则”。举证责任倒置需合规。黑龙江法院援引《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强调,合同解除后消费者有义务“恢复原状”(即退货);若主张质量问题却自行销毁商品(如78元模具案),需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三、调解与赔偿:法律警示促悔改,小额纠纷代价大

涉事消费者在司法调解中普遍认错赔偿:

扬州李某一次性支付商家8000元手机货款;

安徽王某购买35.8元冰淇淋后“仅退款”,经法院调解赔偿商家600元(含货款及诉讼成本);

78元模具案买家最终承担货款及诉讼费用。法官指出,部分消费者误以为“小额商品商家不会追责”,实则维权成本可能远超货款本身,得不偿失。

四、平台规则转向:从“无脑退款”到商家赋权

消费者滥用政策的乱象已引发平台机制调整。自2025年4月起,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逐步取消自动“仅退款”功能,将“退款不退货”的申请审核权交还商家。平台增设商家申诉通道,如遇恶意退款可一键起诉。法官建议,消费者若对商品不满应优先与商家协商,而非“未沟通先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