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用药的潜规则:为什么有些静脉制剂能雾化,有些不能?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关于雾化用药的选择和方法,临床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雾化吸入是基层常用的治疗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关于雾化用药的选择和方法,临床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
雾化吸入是基层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很多医生习惯将静脉注射剂直接用于雾化,这种做法到底行不行?本文梳理了不能雾化的“黑名单”药物、特殊情况下的用药选择,以及雾化治疗的安全注意事项,帮助临床医生规避用药风险。
一、雾化黑名单:这些注射剂千万别用
一些在临床静脉注射使用的药物,被尝试用于雾化吸入以发挥局部疗效。然而,这类“超说明书”用药往往存在疗效和安全性的争议。以下列举几种常见药物及其雾化应用现状: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
作为祛痰黏液调节剂,国内长期缺乏专用的雾化剂型,不少医生曾直接将其注射液用于雾化吸入。这种用法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反复强调不推荐此做法。
为什么不能用?
雾粒不理想:注射用氨溴索经雾化后雾粒直径过大,难以有效沉积于气道。pH偏酸:氨溴索注射液配制后溶液呈弱酸性(pH约5.1),吸入酸性气雾可刺激支气管,引发痉挛。2019年我国已批准上市首个氨溴索雾化吸入溶液,这才是专门为雾化设计的剂型。
❌地塞米松注射液[2]:
过去一度被纳入所谓“呼三联”雾化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希望利用其抗炎作用。
为什么不能用?
药理机制不对:地塞米松本身亲脂性低、水溶性强,需要经肝代谢转化才发挥作用。肺部沉积率低:雾化吸入后在气道滞留时间短,难以产生充分的局部抗炎效应。缺乏安全性证据:无专门的雾化剂型,安全性证据不足。❌庆大霉素注射液[2]:
同样曾在“呼三联”中广泛使用,以期局部抗感染。
为什么不能用?
浓度不足:经雾化吸入后庆大霉素在气道内浓度极低,难以达到杀菌作用诱导耐药:细菌长期处于亚抑制浓度还可能诱发耐药。刺激气道:庆大霉素雾化对气道黏膜有刺激性,加重炎症反应。正确做法: 如确需局部抗感染,应使用妥布霉素雾化溶液(已在国内上市)。
❌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3]:
属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有医生尝试雾化用于急性气道炎症。
为什么不能用?
剂型不适合:其剂型和药代动力学并非针对吸入设计,雾化后药物颗粒大多沉积在口咽部,肺部难以获得足够浓度。辅料刺激:非雾化剂型中的辅料可能刺激气道,引发咳嗽、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正确做法: 临床应优先选用专门的吸入激素制剂(如布地奈德混悬液)来替代。
二、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雾化注射剂?
虽然常规情况下不提倡静脉制剂用于雾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临床会考虑“权宜之计”地采用特定静脉药物雾化,这便形成了用药的“灰色地带”。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做法必须谨慎权衡利弊,并满足一定条件:
⚠️难治性呼吸道感染[4]:当患者存在顽固的肺部感染,经全身给药疗效不佳,或因病理因素导致静脉用药在呼吸道内浓度过低难以奏效时,可考虑联合雾化吸入抗感染药物。
例如:
重症肺部感染:严重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由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导致,在静脉治疗基础上加用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有助于提高肺部局部药物浓度。
⚠️特殊抗菌药物的雾化应用[4]:某些静脉抗生素本身不含防腐剂且理化性质适合雾化,可满足安全雾化条件。
例如:
妥布霉素:于2022年在我国上市获批用于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控制感染和改善症状。两性霉素B:我国已有厂家生产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以治疗严重肺部真菌感染,这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获批用于雾化的抗感染药物。⚠️抗病毒药物的吸入:理论上,将抗病毒药经雾化直达呼吸道可提高局部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然而大多数抗病毒注射剂并没有雾化剂型,且有效性存疑。
例如:利巴韦林
美国有专门的雾化制剂(仅用于重症RSV肺部感染)。但在我国,一段时间里一些基层医院以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液直接雾化治疗普通呼吸道感染,这是缺乏循证依据的超适应证用法。由于利巴韦林抗病毒谱窄且毒副作用明显,专家不推荐将其注射液用于常规雾化治疗。⚠️高渗盐水和祛痰剂的应用:高渗盐水(如3%或6% NaCl)雾化可通过渗透效应稀释痰液、改善黏液清除,在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痰液黏稠患者中有一定益处。
部分儿科研究也发现将高渗盐水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可改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
但需注意,高渗盐水属刺激性溶液,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甚至支气管痉挛。
三、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注意事项
任何治疗手段都可能有副作用,雾化吸入也不例外。了解雾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提前防范、及时处理。
⚠️ 气道刺激和痉挛:雾化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诱发刺激性咳嗽、咽喉不适,有时甚至出现支气管痉挛。诱因可能是雾化气溶胶温度过低、浓度过高,或患者本身气道高反应性所致。
一旦在雾化中发现患者频繁咳嗽、胸闷憋气,应立即停止吸入并给予必要处理(如吸氧、支气管解痉药物)。
⚠️感染与污染风险:长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的患者,若雾化后不漱口,不良反应中较典型的是口咽部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和声音嘶哑。糖皮质激素沉积在口腔咽喉,会抑制局部免疫并促进真菌生长。
因此医生和护士应叮嘱患者:每次吸入激素后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若已出现白色念珠菌斑,可使用制霉菌素或碳酸氢钠液局部清洗、含漱治疗,同时暂停吸入激素直至好转。
⚠️其他注意事项:雾化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以确保安全。比如,雾化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切忌仰卧位以免药液误入咽喉引发呛咳。
儿童哭闹时强行雾化效果很差,应先安抚情绪或待其安静后再进行。对于老年和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短时间大量雾化液吸入有诱发肺水肿的可能,要掌握好单次雾化剂量和间隔。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 汤萱, 杜光. 我国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用药误区[J]. 医药导报, 2019, 38(12):1557-1561.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9年版[J].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3]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用说明书
[4]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 Eradication of initi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care guidelines[S/OL].
[5]Kalil AC Metersky ML Klompas M .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 acquired and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63 5 e61 e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