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接连十几个喷嚏、鼻塞到无法呼吸、眼角痒得不停流泪…… 每到春秋季节,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都会陷入这样的 “痛苦循环”。数据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达 11.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看似 “小毛病” 的疾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诱发哮喘、鼻窦炎等并发症。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耳鼻喉科专家,为大家梳理出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案。
先辨症状:别把鼻炎当感冒
“很多患者会把过敏性鼻炎和普通感冒混淆,导致延误治疗。” 某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指出,二者虽症状相似,但可通过三个关键特征区分。首先看持续时间:普通感冒症状多在 7-10 天内缓解,而过敏性鼻炎症状常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后会突然加重;其次看伴随症状:感冒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则以鼻部和眼部症状为主,如清水样鼻涕、鼻痒、眼痒,极少出现发热;最后看发作规律: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易发作,或在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等特定物质后诱发,感冒则无明显季节规律。若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为后续管理打下基础。
源头防控:避开过敏原是关键
“管理过敏性鼻炎的核心,在于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 专家强调,不同患者的致敏物质不同,需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对于花粉过敏人群,春秋季花粉浓度高峰期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 N95 口罩和防风镜,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和鼻腔;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关闭门窗防止花粉进入。若是尘螨过敏,则要做好家居清洁,每周用 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定期暴晒床垫和沙发,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湿度较大的地区可使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50% 以下,抑制尘螨滋生。此外,对宠物毛发过敏者需避免饲养宠物,对霉菌过敏者要及时清理室内发霉区域,保持通风干燥。
科学治疗:合理用药 + 必要干预
在避开过敏原的基础上,合理用药是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的重要手段。专家介绍,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其中,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鼻痒等症状,是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不可擅自停药;口服抗组胺药起效快,能迅速缓解喷嚏、流涕等症状,适合急性发作期使用,但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驾车或高空作业者需谨慎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则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可同时改善鼻部和肺部症状。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即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提高机体耐受性,从而达到长期缓解症状的目的。该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 2-3 年,但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状态,减少药物依赖。此外,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改善鼻腔通气,为药物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日常护理:做好细节助康复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护理也能辅助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专家建议,患者可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通过水流冲洗掉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和炎症因子,减轻鼻黏膜刺激,缓解鼻塞症状。冲洗时需注意姿势和方法,避免水流过猛损伤鼻黏膜。同时,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饮食上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此外,过敏发作期间要避免用力揉鼻,以防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或加重炎症,可通过轻轻按压鼻翼两侧缓解鼻痒。
过敏性鼻炎虽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 “避开过敏原 + 科学治疗 + 日常护理” 的综合管理方案,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活。专家提醒,患者需树立长期管理的意识,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轻信偏方或盲目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告别喷嚏连连,从科学管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