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预警过第一次‘中国冲击’。下一次将会更糟。”
7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奥托尔和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戈登·汉森的文章,拉响了第二次“中国冲击”的警报。
早在十几年前,两位教授就曾提出过“中国冲击论”,但他们的警示并没有引起美国高层的注意。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国已经从各方面对美国实施了超越,成为美国不可忽视更不可懈怠的对手。
正因如此,2018年时,特朗普就开始针对我国实施各种制裁和打压,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没有遏制住我们向上冲击的步伐。
美国果真意识到了,这一次的冲击,比第一次更严重,美国或许再也无法阻挡我们的发展了。

第一次冲击大约发生在2001年到2007年。
当时恰逢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急需外部廉价商品压低通胀,而此时,我国刚刚加入WTO,巨大的市场空间,打开了我们新的视野。
很快,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美国看到后,开始将国内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我国及其他国家,尤其是纺织、家具、电子装配等行业。
在美国人看来,只要他们掌握了核心高科技技术,就可以高枕无忧。高技术赚的钱,完全可以购买所有低技术的产品。
而这一点,美国正好陷入了上世纪苏联的“困局”。
当时美苏争霸,苏联为了发展军备竞赛,一味发展高科技术产业,最后导致国内基础制造业严重不足,甚至连卫生纸都生产不出来。

美国人一味地认为,反正那些技术他们是有的,大不了到时候重新构筑。
可实际情况的发展,远远超乎了想象,最后也开始走向失控。
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08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了约300万个,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传统低技术制造业。
很多地区原本依赖制造业维持就业与社区经济活力,但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城市衰败,成为美国社会新的问题。
另外,面对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美国高层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认为只要掌控好华尔街的资本就可以万事大吉。
谁知道,就在美国在大量转移低端制造业之际,华尔街的资本们又给其来了一剂“推波助澜”,加速了“去工业化”的进程。
大量企业将生产线外包至中国,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

那种“主动外包”在短期内提升了企业效率,却削弱了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韧性。
以至于到了2016年,美国人忽然发现很多生活的基础制造业都掌控在中国人的手中。
他们虽然有着强劲的高端制造、金融霸权和技术壁垒,但那些玩意都不能当饭吃,落到生活层面,还得是基础制造业。
另外,很多曾经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如消费电子、基础机械)在中国产业链整合和价格优势的夹击下迅速萎缩,甚至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由此,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以“中国抢走美国工人饭碗”为核心叙事,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手段“制造业回流”。
然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特朗普输得一塌糊涂,甚至失去了国际形象和国内民意。

大约在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制造业已完成全域布局,我国开始慢慢转型,中国开始从低端制造业开始向高端制造业进发。
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锁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核聚变、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十大前沿领域。
在当时,面对我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布局,西方国家一致嗤之以鼻,认为“中国连圆珠笔芯都造不好”,更别提高端制造了。
然而,截至2024年4月,华盛顿智库CSIS追踪评估发现,在所列的200余项细分目标中,中国已经提前完成或者达标86%:
1、光伏:中国硅片全球占比97%,隆基绿能在欧美市占率过半。
2、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拿下全球62%份额。

3、无人机:大疆在北美执法与民用市场占比超80%。
4、量子计算:“祖冲之三号”实现105量子比特,领先谷歌同代产品。
5、核电:华龙一号海外订单突破20台,首次反向进入阿根廷、沙特等美传统盟友市场。
6、人工智能:深度求索开源DeepSeek-V3,训练成本仅为GPT-4o的1/7,数学基准测试反超OpenAI。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数据也显示,在全球64项前沿技术中,中国领先地位已从2003-2007年间的3项飙升至2019-2023年间的57项。
而美国则从60项滑落至仅7项。
这一逆转震惊了西方。
正如戴维·奥托尔教授和戈登·汉森教授预言的那样,“中国冲击的第二波比第一波要猛的多”。

2018年起,美国不得不开始展开应对,对华平均关税从3.1%飙升至19.3%,并对中国半导体、电动汽车、光伏组件层层加码。
然而七年过去,结果却是:
1、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福特汽车预计2025年额外关税成本20亿美元,净亏损3600万美元。
2、中国对外出口额不降反增,2025年上半年顺差再创历史纪录。
3、中国对美依赖度显著下降,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合计贡献近六成出口增量。
除此之外,更令华盛顿焦虑的是,我国已经从“被脱钩”转向“主动脱钩”,并在关键矿物、零部件领域实施精准反制。
如,稀土,美国80%的军工级稀土依赖中国,F-35、爱国者导弹、宙斯盾雷达系统均无法绕开。

镓、锗,2023年8月我国出口管制落地,雷神导弹生产线被迫停工,交付周期延长半年。
还有电池材料,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是美国本土3倍,北美车企因拿不到中国高镍正极材料,电动化节奏全面放缓。
可以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曾经的被人看不起发展成了被人惹不起的高度,美国在我国两次大发展中,都彻头彻尾地失败了。
读者们,关于“近20年我国发展对美的冲击”,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