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太行山余脉虎头山层峦叠翠,层层梯田如大地指纹蜿蜒而上。山脚下的村庄白墙黛瓦,广场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虽已斑驳,却依然醒目——这里是大寨村,曾是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如今正以“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的新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大寨的土,能种出故事;大寨的山,能讲出精神。”76岁的老党员贾福元蹲在虎头山梯田边,指尖抚过石堰上的青苔,“我16岁跟着陈永贵书记修梯田,那时候吃不上饭,就靠这双手‘抠’出粮来。现在日子好了,娃娃们来这儿,得让他们知道‘艰苦奋斗’不是口号,是刻在这山里的根。”
近日,记者探访大寨景区,结合党史专家解读、村民讲述及游客体验,为您呈现这座“中国农村改革活化石”的独特魅力,并奉上深度游玩指南。
导语:为何大寨是“读懂中国农村的窗口”?大寨的历史,始于一场改变命运的“战天斗地”。上世纪50年代,大寨村“七沟八梁一面坡”,人均耕地不足0.8亩,粮食亩产仅百斤。1953年,陈永贵带领村民“重新安排大寨河山”:劈山填沟造梯田、引漳河水灌旱田、培育“海斗柏”抗灾粮,硬是将“靠天吃饭”的穷山村变成“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标杆。
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大寨成为全国农村的精神旗帜;改革开放后,郭凤莲带领大寨转型发展,从“种粮状元”到“工商强村”,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寨始终与中国农村同频共振。
如今的大寨景区,既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国家森林乡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正如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所言:“大寨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曾创造的农业奇迹,更在于它从未停止的探索——从‘战天斗地’到‘绿色发展’,从‘集体奋斗’到‘共同富裕’,这里写满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与韧性。”

大寨景区以虎头山为核心,串联起历史遗迹与现代乡村,记者梳理五大“必探场景”,带您沉浸式感受“奋斗者的大寨”:
亮点1:大寨展览馆——“艰苦奋斗”的立体教科书展览馆坐落在村东,青砖灰瓦的建筑里,1200余件文物、300余幅老照片,完整呈现大寨的“奋斗简史”:
实物见证:陈永贵用过的镐头、郭凤莲织的粗布、村民手写的“战天斗地日记”,每一件都带着泥土的温度;
场景复原:“三战狼窝掌”微缩模型还原了村民炸石垒堰的艰辛——连续7年,他们在山沟里炸出8条石坝,造出200亩良田;
数字展陈:互动屏幕上,“大寨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全国学大寨地图”动态呈现,直观感受“小山村”如何影响“大时代”。
“展览馆不是‘忆苦’,是‘传志’。”讲解员、大寨村妇联主任宋晓兰说,“去年有个00后游客看完说,‘原来我们的‘粮袋子’是这么端稳的’,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亮点2:虎头山梯田——“大地雕刻”的生态密码沿登山步道而上,虎头山的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这些始建于1953年的石堰梯田,总长超30公里,最大落差200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每块石头都是村民从沟里背上来,每层石堰都用石灰砂浆砌牢。”贾福元老人指着一段保存完好的石堰说,“现在梯田种了核桃、花椒,还套种了中药材,既保水土,又增收入。”
山顶“大寨文化广场”可俯瞰全景,广场中央“大寨精神”纪念碑巍然矗立,碑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亮点3:陈永贵故居与郭凤莲纪念馆——“领头雁”的初心印记村中心的“陈永贵故居”是两孔土窑洞,土炕、木桌、旧木箱,还原了这位“农民副总理”的朴素生活。“他当副总理后,回村还自己挑水、扫院。”贾福元说,“窑洞后墙挂着村民送的‘大寨红旗’,那是他最珍惜的东西。”
相邻的“郭凤莲纪念馆”则以“改革先锋”为主题:从1991年她“二次创业”办焦化厂,到如今打造“大寨”品牌农产品,展柜里的老合同、新产品包装,记录着她带领大寨“从红到金”的转型。
亮点4:大寨生态农场——“绿水青山”的振兴答卷山脚下的“大寨生态农场”是大寨“农旅融合”的新名片:
农事体验区:游客可跟着村民学种玉米、摘花椒,体验“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农趣;
农产品工坊:现场制作“大寨小米”“昔阳压饼”,了解“地理标志产品”背后的品质管控;
生态餐厅:主打“大寨味道”,咸菜是自家腌的,豆腐是石磨磨的,连醋都是地缸酿的。
“我们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就是要让‘大寨产’成为‘放心牌’。”农场负责人、返乡青年李阳说,“去年农场带动20多户村民就业,户均增收1.5万元。”
亮点5:“大寨春晚”与民俗节——“老传统”的新活力每年春节,大寨村都会举办“大寨春晚”:村民自编自导,节目有威风锣鼓、上党梆子,也有广场舞、诗朗诵。“最受欢迎的是‘夸夸咱大寨’脱口秀,老支书讲修梯田,年轻人讲开网店,笑声能传遍全村。”宋晓兰说。
此外,清明“祭梯田”、秋分“丰收节”等活动,将传统习俗与乡村振兴结合,成为游客感受“大寨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寨不仅是“红色景点”,更是“可参与的乡村”。景区围绕“奋斗教育”“农耕体验”“乡村生活”设计了互动项目,让历史触手可及:
体验1:“小知青”下乡记(付费,168元/儿童)每周六日开放,小朋友穿蓝布衫、戴草帽,跟村民学推独轮车、喂小鸡、晒玉米,完成“农耕任务卡”可兑换“小知青证书”。“我家娃体验后说,‘原来粮食来得这么不容易’,现在吃饭再也不剩饭了。”太原家长张女士说。
体验2:“重走学大寨路”徒步(免费,全程5公里)沿虎头山步道,经过“三战狼窝掌”遗址、“团结沟渡槽”,终点抵达“大寨展览馆”。途中设置“微党课”,由老党员讲述当年故事。“边走边听,比在教室上课更震撼。”高校思政教师王教授说。
体验3:“大寨精神”主题党日(定制,需提前预约)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观展览馆+虎头山宣誓+农事劳动”套餐,可邀请郭凤莲或老党员讲授“奋斗党课”。“去年我们公司组织党员来,大家挖红薯、谈体会,凝聚力明显提升。”某国企党务工作者说。
第三幕:实用攻略——高效打卡与周边联动开放信息时间:全年开放,8:30-17:30(冬季);8:00-18:00(夏季);
门票:免费(展览馆、故居等核心景点需预约,团队需提前联系村委会);
导览:景区入口处有二维码导览,可听“大寨故事”语音讲解;每日9:30/15:00提供免费人工讲解(限15人/场)。
交通指南自驾:太原→二广高速→昔阳出口→大寨景区(停车场免费,车位充足);
公共交通:晋中市→高铁昔阳站→旅游专线公交(10元/人,30分钟直达);
跟团:太原各大旅行社推出“大寨+娘子关”一日游(含门票+讲解,268元/人)。
游玩建议最佳路线:游客中心→大寨展览馆→陈永贵故居→虎头山梯田(午餐:生态农场)→郭凤莲纪念馆→返程;
必带物品:身份证(登记)、舒适运动鞋(登山)、防晒帽(夏季紫外线强)、笔记本(记录感悟);
联动玩法:可与娘子关(“天下第九关”,1小时车程)、大汖古村(“太行古村活化石”,1.5小时车程)串联,形成“红色+古色”两日游;若时间充裕,可加游昔阳“石马寺”(北魏石窟,40分钟车程),感受多元文化。

离开时,夕阳为虎头山镀上暖金。贾福元老人坐在梯田边,给孙子讲“当年背石头修堰”的故事;生态农场里,李阳正直播卖“大寨小米”,屏幕上“点赞”不断——那是对奋斗者的致敬,也是对新大寨的期待。
大寨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梯田里的汗水、展览馆的老物件、农场的新笑声,都在诉说:所谓“大寨精神”,不在过去的辉煌,而在“永远奋斗”的姿态。
这个周末,不妨来大寨吧!
走一段修梯田的路,听一段老党员的故事,
尝一口新晒的压饼,看一场村民的“春晚”,
你会懂得:
最动人的传承,
不在书本的字里行间,
在虎头山的石堰上,
在生态农场的田埂边,
在我们与奋斗者的隔空共鸣里。
(文中图片由大寨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