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宁寺’山门前抬头望,满山古柏如卦爻盘曲——左边那株‘龙爪柏’似乾卦首笔,右边‘牛头柏’如坤卦弯钩,连山道都跟着卦象走,活脱脱一座‘立体的《易经》’。”近日,北京古建爱好者老陈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卦山寻卦vlog”,单条点赞破80万。这个藏在吕梁交城县城西北、距太原仅50公里的“卦象奇山”,今夏游客量同比激增320%,其中文化研学团、古树摄影客、禅意旅行者占比超60%,被网友称为“藏在古柏里的易经课堂”“北方最会讲故事的奇山”。
记者实地探访并结合文史专家、文旅部门、游客采访发现,卦山的走红绝非偶然——它不仅是中国唯一以“八卦”命名的山脉,更以“山形如卦、古柏成爻”的自然奇观,叠加“千年古刹、禅道交融”的人文底蕴,成为“晋西文化旅游”的新标杆。这份从“卦象里”提炼的“漫游指南”,或许能帮你读懂它的玄妙与温度。
文化密码:一座山,藏着“易经的形”与“古刹的魂”“卦山的‘魂’,在‘象’。”交城县文保中心主任张宏开篇便点题。卦山因山体八峰耸峙、形如八卦而得名,更因满山9000余株千年古柏“随象赋形”,被称为“卦象活化石”。全山核心由“天宁寺”“卦山书院”“圣母庙”三大文化地标串联,形成“儒释道共生”的独特生态。
这座“立体的易经”奇在哪?三个“自然与人文的双绝”最值得细品:
最奇的“卦象古柏”:9000余株古柏按八卦方位生长,每株都有“象形名号”——
“龙爪柏”:主干扭曲如龙爪抓地,对应乾卦“潜龙勿用”;
“牛头柏”:双枝对生似牛角,暗合坤卦“厚德载物”;
“绣球柏”:树冠圆如绣球,象征“阴阳调和”。最绝的是“卦柏连理”:两株古柏枝桠交缠,在空中形成天然“太极图”,“这是自然生长了800年的‘易经图腾’。”张宏说;
最古的“禅意道场”:山巅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寺内“唐槐宋碑元殿明钟”俱全——大雄宝殿的宋代彩塑“华严三圣”、明代铜钟(重达1.5吨)、清代壁画“八卦朝圣图”,件件都是“活的文物”;
最活的“文化交融”:卦山自古是“三晋文脉枢纽”——明代思想家傅山曾在此隐居著书,留下“卦山不墨千秋画”的题刻;清代学者戴震在卦山书院讲学,推动“易经研究”北传;至今,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村民仍会在古柏下摆“易经卦阵”,祈福风调雨顺。

卦山的魅力在于“玄而不涩、古而可近”——既能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在行走间触摸文化的脉络。结合实地体验与专家建议,记者梳理4种特色玩法:
1. 文化研学:跟着学者“解码”卦象里的易经
推荐路线:游客中心→卦象广场→天宁寺→卦柏长廊→卦山书院。重点听:
专家讲“卦山与易经的对应”:为何八峰对应八卦?(乾卦主山、坤卦主谷,暗合“天地定位”);
观察“古柏的爻辞密码”:在“绣球柏”下听“阴阳平衡”,在“龙爪柏”旁解“潜龙勿用”,“孩子边看树边背卦辞,比课堂有趣多了!”太原研学团领队刘老师反馈;
体验“卦象拓印”:用宣纸拓印古柏树皮的纹理(形似卦爻),或在卦象广场用石子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亲手摆出‘水火既济’卦时,突然懂了‘顺势而为’的意思。”初中生小宇说。
2. 禅意旅行:在天宁寺听“晨钟暮鼓”
天宁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卦山的“禅意核心”:
听“古寺晨课”:清晨6:30(农历初一、十五更早),僧人们诵《金刚经》,声音在古柏间回荡,“那一刻,连呼吸都慢了。”北京游客王女士说;
拜“明代铜钟”:敲三下,听“嗡——嗡——嗡——”的余音(钟声可传3公里),寓意“醒心、明志、静气”;
赏“清代壁画”:在大雄宝殿看“八卦朝圣图”,28星宿与八卦方位对应,“导游说,这是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宇宙观。”西安美院学生小陈边拍边记。
3. 摄影创作:捕捉“古柏与卦象的光影诗”

黄金机位:
“卦象广场”仰拍(广角镜头拍八峰与古柏,展现“八卦山形”);
“天宁寺飞檐”俯拍(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拍古柏与寺顶的“禅意构图”);
“牛头柏”特写(微距镜头拍树皮纹理,形似卦爻线条,“放大看,每道纹路都是自然写的卦辞”);
装备建议:三脚架(拍晨雾)、偏振镜(消除反光)、无人机(拍八卦山形全景)。
4. 亲子体验:带孩子“玩”懂“易经的智慧”
卦山是“山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配套“小小易学家”手册:任务卡(如“找到3株以卦名命名的古柏”“用身体摆一个八卦造型”),完成后可兑换“易经小达人”证书;
开设“古柏拼图”工坊:用拼图还原“卦柏连理”“绣球柏”等奇观,边拼边听背后的故事;
体验“卦象跳房子”:在地面用粉笔画出简化版八卦图,孩子边跳边认“乾、坤、震、巽”,“孩子回家后主动问‘妈妈,我们家户型是不是符合‘风水’?’”吕梁亲子家庭赵女士笑说。
实用攻略:交通、门票、安全全指南交通:
高铁:太原→交城站(25分钟,票价12元),转乘公交102路(30分钟,2元)直达景区;
自驾:太原→青银高速→京昆高速→交城出口(全程约1小时,景区停车场免费);
景区配套:入口处有观光车(10元/人,循环线路覆盖核心景点),提供免费讲解(整点发车,限25人)。
门票与开放时间:
门票50元/人(含卦象广场、天宁寺、卦柏长廊),持山西旅游年卡免票;
开放时间8:00-18:30(17:30停止入场),无淡旺季之分(春秋季最佳,夏季避暑,冬季雪后古柏覆雪如“卦象披银”);
特殊提示:暴雨天气可能临时闭园,出行前关注“卦山景区”公众号通知。
安全提示:
部分山道台阶较陡(如“天宁寺后山径”),穿防滑鞋,老人小孩需家人搀扶;
禁止攀爬古柏(树龄长、树皮脆),拍照禁用闪光灯(加速树皮老化);
山顶风大(夏季也有凉意),备薄外套;冬季注意防滑,勿靠近崖边;

周边联动:逛完卦山,还能这么玩
上午:卦山→中午:“卦山农家宴”(景区附近,吃“柏籽羊肉”“交城莜面”,柏籽羊肉因羊吃卦山柏籽,肉质自带清香);
下午:车程20分钟到“玄中寺”(看“日本净土宗祖庭”,对比卦山的“易经禅意”与玄中寺的“净土文化”);
傍晚:车程40分钟到“庞泉沟”(原始森林徒步,看褐马鸡,感受吕梁山水的多样);
夜宿推荐:“卦山民宿”(如“柏下人家”,房间装饰用古柏枝编的灯罩,老板会讲“卦山老辈人的易经故事”)。
美食必尝:
景区门口“老周柏籽馍”(手工馍,烤时掺入柏籽,有淡淡松木香);
村头“王婶凉粉”(荞麦凉粉配豆腐干,是卦山人“避暑禅食”的代表);
交城“煮饼”(芝麻裹层酥脆,内馅是枣泥,傅山当年隐居时常吃的“文人点心”)。
行业观察:卦山走红,是“易经文化”的当代觉醒“卦山的爆火,本质是对‘传统文化生活化’的共鸣。”山西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当游客不再满足于“看山、拍照”,开始追问“这座山为什么叫卦山?”“古柏怎么就和易经有关?”——卦山用“可触摸的卦象”“可体验的易理”,把“易经”从古籍里“种”进了现实。“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游客中,亲子家庭占比45%,研学团占比30%,‘带孩子懂易经’成为新需求。”
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华透露,景区正推进“数字卦山”工程:用AR技术还原“卦象形成”过程(手机扫描山体,屏幕上会动态演示八峰如何对应八卦);开发“卦象闯关”小程序,游客完成古柏打卡、禅课体验等任务,可生成“专属易经人格分析”(如“你是乾卦型,刚健有为”)。“我们要让卦山不仅是‘奇山’,更是‘易经文化的体验场’,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卦象人生’。”
从唐代古刹的晨钟到今天游客的惊叹,从千年古柏的纹路到《易经》卦爻的智慧,卦山用1400年光阴告诉我们:最动人的文化,从不在高阁里,而在“可感、可玩、可悟”的当下。正如老陈在vlog结尾写的:“离开时,我在‘卦柏连理’下许了个愿——愿我们都能像这两株柏树,根脉相连,共守中华文明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