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扑克牌展开的博弈从桌面风靡到电脑,一直是策略游戏中常见、常用的基础规则。
如何在简单的数字和花色组合中,开发出更多、更有效的玩法,似乎一直是设计者们喜欢挑战的问题,于是各式各样的电子“千术”加入到了策略之中,允许玩家尽可能的改变简单的大小和形态。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改变游戏的策略方式呢?

《Capote》正是这样一款规则基础,但是胜负条件不基础的游戏。除了特殊的效果纸牌之外,《Capote》建立了全新的胜负规则:不仅要赢,还要有准备的赢。

在游戏中,玩家们使用一套带有特殊牌的纸牌进行游戏。每个单局中,游戏规则类似于著名的纸牌游戏“升级”,首先决定一张牌作为当局的大牌,再按照常见的4最小、4最大的顺序排布所有的纸牌。单局的胜负条件直接由纸牌的大小决定,并且前一轮获胜的玩家掌握下一轮的出牌权力。

在了解Catope独特的胜负条件之前,首先来看看游戏单局中的特殊策略。除了大小、花色之外,游戏允许一些特殊规则直接改变场面上的局势,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只有最强牌区分花色,其他点数的牌可以相互抵消,抵消后两名角色共同落败;
第三局时,玩家们只能看到其他玩家的卡牌,而不能看到自己的卡牌;
以及,牌堆中存在一些具有(电子化明显的)效果的特殊牌。

直接改变对局规则的,则是Catope独特的叫牌机制。在游戏开始时,玩家需要首先预测在大轮次对局中自己一共胜利几个回合,并依据最终结果与预测值的偏离,来决定真正的“胜负”。

这种不追求胜利的数目,而是要求玩家追求胜负数量的胜负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游戏的策略性质——这也使得游戏本身更偏向于一个聚会游戏,而压制了其实际的竞技性。
特别是带有机制的特殊卡牌存在,使得在很多情况下,单局中可能出现“胜者不胜,败者不败”的特殊局面,为整个对局增添了不少戏剧性。

显然,Capote实际上是一套“规则”,而不简单的是一个电子化的纸牌游戏,事实上如果实体化的《Capote》显然也可以在聚会上几乎完整且快乐的运行下去,其核心则围绕着“胜负”的胜负展开。

让一名玩家出局的方式不仅只有在点数击败他,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放任他得胜然后“爆掉”后输掉整局比赛,这种跨越了小局的策略性是游戏最大的可玩点,也是游戏中平衡单局胜负对总体影响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游玩期间的对局中,这种宏观的胜负观对游戏性的影响并非只是正面的,一个最典型的问题是,一旦任何一名玩家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胜利预期,被迫脱离战斗的他就完全转换成了对局中的搅局者,只能去谋取让别人“差的更多”来获得相对收益。

这个基本逻辑中隐含的破坏性意味着这个规则体系对于单局落后者的“保护措施”已经超过了限度,甚至谨慎的叫分成为期望上的优势策略,进而导致整个策略性在全局上的不可控。
当然,这种问题在朋友对局中显然不是问题——毕竟,做一个“坑蒙损友”的好人有时候能带来加倍于策略的快乐。

另外,仅作为电子游戏而言,游戏在汉化方面稍有些欠妥之处,偶发的体现在显示和文字内容上,但是不影响游戏性。不过,作为一款强联机的游戏,目前没有提供本地多人和人机对局的形式让游戏的快乐上限有了折扣。
而游戏中提供的酒馆(即房间)匹配功能则同时受到延迟和竞技思维的影响,好在游戏的局内打字常开,这也允许玩家在随机匹配中获得更多的朋友。

因此,对Capote的总结为:
+特殊的全局策略性
+有趣的特殊牌和机制的良好互动
+戏剧性的比分变化和出奇制胜
-反常规胜利条件带来了不可控的胜负落差感
-没有基于本地的联机方式和能力
总体上,《Capote》的新意与问题都很清晰,更适合作为一个熟人聚会游戏,而非匹配竞技游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