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千年铁佛映梵音|晋城高平铁佛寺深度游:在一尊铁佛里,读懂太行古刹的岁月密码

晨钟撞破山岚时,高平市米山镇的清泉山下,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寺在薄雾中苏醒。推开斑驳的寺门,一尊高达6米的铁铸坐佛端坐在大雄

晨钟撞破山岚时,高平市米山镇的清泉山下,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寺在薄雾中苏醒。推开斑驳的寺门,一尊高达6米的铁铸坐佛端坐在大雄宝殿中央,眉眼低垂,衣纹流转如铁水凝脂——铁佛寺到了。

这座藏在太行褶皱里的"铁佛博物馆",因一尊全国罕见的宋代铁铸释迦牟尼像闻名,更因完整保存了唐宋至明清的四进院落格局,成为研究晋东南佛教艺术的"活化石"。今年中秋,记者随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专家探访,结合最新修复成果与文化体验升级,为您奉上一份"触摸铁佛温度,解码古寺春秋"的全维度攻略。

从"冶铁奇迹"到"梵宇遗珍":铁佛寺的千年传奇

铁佛寺的"奇",始于铁佛,终于匠心。

"这尊铁佛铸造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国内现存最早、体量最大的室内铁铸释迦牟尼像之一。"文物保护工程师王磊轻抚铁佛衣摆介绍,佛像高6.2米,重约10吨,采用"范铸法"分段浇筑——先在地面用泥范铸出佛首、躯干、腿足,再分层吊装拼接,最后打磨纹饰。历经近千年风雨,铁佛表面仍可见清晰的锤揲痕迹,衣纹褶皱自然流畅,连袈裟上的缠枝莲纹都纤毫毕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寺院的"活态传承"。铁佛寺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分布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配殿、钟鼓楼对称严谨,完整保留了唐宋"伽蓝七堂"格局。寺内现存碑刻23通,其中北宋《大宋泽州高平县铁佛寺铸佛记》详细记载了募捐铸佛的过程:"乡贡进士张守节率里人三百,捐铁万斤,历十有八月乃成",印证了民间力量对宗教文化的推动。

"过去铁佛寺香火极盛,明清时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朝铁佛',求平安、盼丰收。"寺内82岁的守寺人李奶奶说,她从小在这里长大,记得小时候每逢初一十五,寺前的老槐树下摆满供果,梆子戏班子唱《目连救母》,热闹得像过年。

四大核心体验:在铁佛的光影里,触摸历史的温度

铁佛寺的游览,既是对佛教艺术的朝圣,也是对古代工匠智慧的致敬。记者梳理出四条经典路线,覆盖文物鉴赏、文化探秘与沉浸式体验需求。

路线一:大雄宝殿·直面宋代铁佛(必打卡,建议停留1小时)

起点:山门→ 核心段:大雄宝殿→ 终点:殿后"铁佛背光"特写

大雄宝殿是铁佛寺的灵魂所在。跨过高门槛,迎面便是那尊铁铸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说法印,双目微垂,似在俯瞰众生。最震撼的是佛背的"火焰纹背光"——高4米、宽3米的透雕铁板上,雕刻着飞天、力士、卷草纹,火焰翻卷如真,连飞天的飘带都带着流动感。

"这背光是整尊铁佛最精妙的部分。"王磊说,宋代铁铸工艺讲究"外范内模",背光的透雕部分需先在泥范上刻出反向纹样,再浇筑铁水成型,稍有偏差便会前功尽弃。殿内光线较暗,建议用手电筒侧照,能看清铁佛表面的氧化层——深灰底色上泛着枣红锈斑,是岁月留下的"包浆"。

路线二:碑刻长廊·读一部铁佛寺史(文化爱好者必去,30分钟足够)

寺内西跨院的"碑刻长廊"藏着最鲜活的历史。23通古碑按年代排列,从北宋铸佛记到清代重修碑,串联起铁佛寺的兴衰。

最值得一看的是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重修铁佛寺记》,碑文记载了一场惊险的修复:"万历丙申,大雨连月,山门倾圮,铁佛肩部裂缝尺许。僧众募银三百两,请潞州铁匠补铸,历时半载,焊缝如原铸。"王磊指着碑阴的工匠名录说:"'铁作匠陈廷玉'的名字还在,他的后代现在还在高平打铁呢!"

路线三:地下遗址·探秘宋金冶铁坑(2025新开放,需额外预约)

今年景区联合考古队,对寺内地下3米处进行了勘探,发现了宋金时期的冶铁遗迹——直径2米的圆形炼炉、堆积如山的炉渣、散落的铁锭残块。如今,这部分遗址被保护性展示,游客可通过玻璃地板俯瞰,还能触摸仿制的宋代铁范(模具)。

"我们推测,铁佛铸造所需的10吨铁料,可能就出自寺内的作坊。"考古队员小张说,遗址旁的"古代冶铁工艺展"用模型还原了"炒钢法"(将生铁脱碳制成熟铁)、"范铸法"流程,带孩子来的游客不妨带本《天工开物》,现场对照学习。

路线四:禅意雅集·体验古寺日常(周末限定,需提前报名)

为活化文化,铁佛寺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举办"禅修雅集":

晨钟课诵(6:30-7:30):跟着僧人敲钟、诵《金刚经》,感受"晨钟暮鼓"的仪式感;

古法抄经(9:00-11:00):用寺藏明代狼毫笔、松烟墨,在宣纸上抄写《心经》,完成后可加盖"铁佛寺印";

素斋品鉴(11:30-13:00):品尝"铁佛斋"——用寺后菜园的时蔬做的素面、凉拌木耳、榆钱饭,清淡中带着山野之香。

2025新升级:从"参观"到"对话"的三大体验

为让文物"活"起来,铁佛寺今年推出多项特色服务:

服务升级:讲解更"有烟火"

"守寺人讲古":每日9:30、15:00,由82岁的李奶奶担任讲解员,她会指着碑刻说:"这是我太奶奶那辈人捐的铁,当年村里凑不出钱,各家把铁锅、犁耙都熔了铸佛。";

AR导览小程序:扫描铁佛,手机里会跳出动态演示——从泥范制作到浇筑成型,还原宋代铸佛全过程;

亲子手作课:推出"小小铸佛师"活动(98元/组),孩子用陶泥模仿古人制范,完成后可烧制迷你铁佛摆件带走。

活动升级:四季主题浸古意

春醒佛事(4月):举办"浴佛节",用香汤为铁佛建"浴佛池",游客可参与洒净、献花;

夏避炎夏(6-8月):开设"古寺纳凉"夜场(19:00-21:00),听老艺人讲"铁佛显灵"的民间故事,看皮影戏《铁佛缘》;

秋染梵韵(9-11月):结合高平"晒秋"习俗,在寺内庭院布置玉米、辣椒串,举办"铁佛与丰收"主题摄影赛;

冬藏静修(12-2月):开放"暖阁读书",在观音殿旁的小阁楼里,读《高平金石志》,喝寺藏陈茶。

安全升级:守护"国保"更精细

限流预约:每日最大接待量800人(分时段预约),大雄宝殿内设置电子围栏,控制同时参观人数;

环境调控:殿内安装温湿度监测仪,冬季开启地暖防潮,夏季用新风系统控温,确保铁佛与碑刻不受侵蚀;

应急救援:配备专业文物保护员,定期检查铁佛焊缝、碑刻裂纹,发现问题立即启动修复预案。

铁佛寺游玩"保姆级"指南

开放信息:

晋城出发:自驾(约40分钟,导航"高平铁佛寺");或乘高铁至高平东站,转乘旅游专线(20分钟);

太原出发:乘高铁至晋城东站(1小时),转乘汽车至高平(1.5小时)。

时间:8:00-17:30(全年开放,16:30停止入场);

门票:30元/人(含碑刻长廊讲解),地下遗址+AR导览套票50元/人;

交通:

游览贴士:

铁佛寺面积不大(约2000㎡),建议穿舒适平底鞋,避免穿高跟鞋踩踏青石板;

大雄宝殿内禁止拍照(闪光灯会加速铁佛氧化),碑刻长廊可拍照但勿触摸;

山门前有免费停车场,周末车位紧张,建议早到。

周边联动:

顺路逛"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瑰宝,距铁佛寺15分钟车程);

品尝"高平十大碗"(猪蹄、酥肉、丸子炖豆腐,推荐"老城饭店",人均50元)。

记者手记:铁佛寺,是铁铸的信仰,更是活着的传承

离开时,我在山门外遇到75岁的铸铁匠陈师傅。他正蹲在老槐树下,用铁锤敲打一块废铁。"我爷爷当年就是铸铁佛的工匠,这手艺传到我这儿,虽然不打大佛了,但修个锅、铸个犁,也算没断根。"他指了指寺内的铁佛,"那尊佛啊,看着我们一代代长大,我们也看着它一天天变'老',但只要有人记得,它就不会真的老去。"

这句话道尽了铁佛寺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尊铁佛的传奇,更是一座古寺与一方水土的共生——铁佛用千年光阴记录信仰,古寺用四季轮回守护文明,而守寺人、手艺人、游客,则用各自的方式,让这份跨越时空的记忆,永远鲜活。

这个秋天,不妨来铁佛寺走走。不必急着打卡,只需在大雄宝殿里站一站,看铁佛的目光穿过千年尘埃;在碑刻长廊里读一读,听古人用文字讲述铸佛的热血;或在禅修雅集中静一静,感受晨钟敲碎山岚的刹那。你会发现,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接着往下传。

(注:文中活动信息截至2025年9月,具体以景区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