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了《震耳欲聋》的首映礼,发现首映礼大家真的都在夸檀健次啊,我觉得夸一个人很简单,合作伙伴夸一夸没问题。这次重点是几位合作的老师从不同层面都夸了檀健次,整个首映礼成了夸夸群,不过被夸也得有真材实料。

迟蓬老师说:是因为碰到的很多好的名气大演员有很多,但是这次健次给我留下印象特别深!有一场戏,我站在窗户那里我想不开了,他从底下爬到很高的一个像假山一样的东西上,站的地方只有这么一点儿!

拍完了他以后拍我的时候,镜头里根本就不带他,他们说你干什么去?他爬到上面为了给我搭戏,为了让我看到他的手语,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我觉得这孩子人品好,戏好,我特别感动。

这段里的眼泪也有这一部分的原因存在,她说“这么大的演员,还这么好” “我接触过很多腕的演员,这是我第一次最感动的” !

今天看到一个路透花絮才明白迟蓬老师当时为什么这么感动的原因!
在这场吴阿姨点燃煤气罐的拍摄场景中,檀健次爬了一晚上的假山,这场戏拍了整整一个通宵,拍摄这些路透的人都举不动手机了!

檀老师一遍遍地爬假山打手语,再爬山再打手语......所以在路演的时候迟蓬老师才会说那场戏的眼泪是檀健次老师给的!

突然就想起之前《三国的星空》放出来的花絮,他完成自己的配音之后乖乖穿着白衬衫,温和地笑着对易中天老师说,我来给您搭词儿的。所有的问候和关心都融入了一句,今年的麦子熟了吗?

两个片段对比起来,其实很让人感慨。记得23年还是24年有个活动,张大大评价健次的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健次你在看他没有那么红的时候和更红了的时候,对待你的那个心是一样的。听到迟蓬老师的话之后,我才对这句评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易中天老师是家喻户晓的学者。而拍摄《震耳欲聋》期间,迟蓬老师应该还没有因为生万物的大脚娘这一角色有更高的知名度。

但是檀老师对待两位前辈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展出作品,那些老前辈看过的人太多了,明白他这样的品质和为人有多难得,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前辈老师会认可他,主动夸他。

其实放在生活里,放在现实中,这可能确实是他应该做的,但内娱是个生态很畸形且微妙的地方,太多演员一朝有知名度之后会经历一个膨胀的时期,所以他的这种踏实会让人感觉特别安心。

一个去过现场路演的群演说:我大学时剧组去我们学校拍戏我当过群演,真的一个片段要不同机位过好多遍,而且一个镜头同样的话同样的动作你也要做好多遍,真的身心双重累。
当时全剧组我最羡慕男女主,只拍男主镜头的时候女主就去隔壁吹空调休息去了,男主跟着镜头后的导演或者场务搭。

感觉像檀老师这样搭戏的真的少见,剧组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复,一样的情绪台词动作要重复无数遍,除了热爱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他敬业。
这样的人我觉得就算他不做演员,不做舞者,不去唱歌,不去配音,干其他任何一行都能成功。我喜欢他不是因为他是演员歌手而喜欢他,而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这股力量而他恰好是演员歌手!

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他能把李淇这么复杂的角色演好的原因吧。他个人的底色,遭遇到的那些经历,早就已经成为他演绎角色的一部分。

黄晓明在路演现场也是对檀健次由衷的夸赞:“我今天吃得很好!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电影,我之前也演过法援律师,这个电影更好、更完美,更接近我想象中中国类型片里最好看的一部!

健次是好哥们,今天是健次弟弟把我薅回来的,我本来在外地,但是真的值得,整个电影我都憋着不敢上厕所,但是真的很好看,全程无尿点,弟弟的每个眼神、小小的脸部抽动、眼神里的难过……整个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个细节都给到了。

健次弟弟真的是一个好演员,他能有今天完全是靠他的演技、他的人品,他的做人做事,我真的很喜欢他,期待你拿影帝啊!最后黄晓明还打手语向檀健次说“我爱你,我支持你!”
张琪律师说:想感谢檀健次老师,让这么多炭火关心到这个群体,也把爱向世界去散发。”

监制饶晓志说:“拍这部戏的时候准备找演员,有一个演员的列表,檀健次的名字就在里面,是非常的突出和闪耀的!谁懂,这句话的含金量!
他线下很松弛,也很用功,来到剧组之后发挥卷王本质,从学习手语到手语呈现最后把手语改词,檀健次的战斗力只被开发了30%还不到。”

导演说:檀健次是一个有天赋且很努力的演员,很早就来到剧组体验生活,学习手语、去聋人咖啡厅打工,虽然是第一次合作却发现了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
导演从天赋、敬业夸,黄晓明从表演呈现夸,迟蓬老师从幕后努力夸,张琪律师从选择和引导粉丝上夸,监制饶晓志已经是全方位夸了!

大家合作的愉快的同时呈现了这么好的一个作品,如果只夸演得好或者敬业都有可能是恭维和客气!
但是从监制、导演、合作演员、原型人物每一个人都从不同角度说出了真实的经历,可以说檀健次在全方位都做到了极致,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是所有的夸赞都得建立在你的作品,你的角色上。
而完成一个立体的动人的角色前提是:你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其中最为打动我的是他对排练的珍视。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他依然相信“戏是磨出来的”,这种“匠人精神”让他愿意为每一个镜头反复打磨,甚至为了一场电梯长镜头戏,甘愿每天收工后额外排练!

更为难得的是,檀健次不只是在表演,更是主动为角色注入灵魂,一个“蹲马桶时敷面膜”的细节构想,精准地外化了角色卸下伪装的过程,也印证了一名好演员对角色的分析能力和共情能力!

檀健次将电影视为“梦想”与“殿堂”,谈起获奖时,眼里闪烁着是真诚的光芒。他坦言自己当然渴望那座奖杯,但更希望是在真正配得上它的时候才去触碰。这份清醒与克制,让人看到了一个演员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回应获奖期待时他说:我当然希望我能碰到奖杯,但是我不希望,我甚至不希望自己那么早碰到奖杯!因为如果单纯的就是为了碰奖杯而在发力的话,我也不希望别人看到我就是满脸写着我要得奖!
我还是希望自己真正能承载奖杯的时候再去得奖,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时间,我自己也会给我自己更能沉淀和留下来的东西”!

在他心中,奖杯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渴望用实力证明自己值得这份荣誉,而不是为了获奖而刻意迎合。这种态度在浮躁的演艺圈显得尤为珍贵。
檀健次明白,真正的荣誉不在于奖杯本身,而在于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他宁愿多花时间打磨演技,用作品说话,也不愿投机取巧。

这份坚持,让他的表演总是带着独特的真诚。这份谨慎的选择,让我看到一名“用作品说话”的好演员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艺术的尊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檀健次在采访中又回夸了团队的每一个人,从导演到演员再到整个团队,他们之间带着默契的创作你能感受到他眼里是有光的且还在回味的,你不得不感叹只有如此专业、努力和谐的团队才会有丝丝入扣的作品呈现。

他面对赞誉一如既往的谦逊,更突显了他的智慧与清醒。回应黄晓明的“影帝”期许,他没有丝毫得意,而是真诚地视对方为榜样,表示要学习其“努力、用功与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清醒的炽热”!檀健次给我的感觉就是,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很正的,然后他真的成长为一个很正的人。愿意吃苦,有韧劲,知道成功没有捷径,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用。

对表演,他怀揣着赤诚的热爱与激情;对名利,他则保持着难得的冷静与克制。相信这样的他,注定会在演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