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印发《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 年) 》

导语: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节水装备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础和支撑

导语: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节水装备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础和支撑。为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节水装备自主创新和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2025年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印发《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 年) 》。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重点缺水、水资源超载、水环境敏感、水生态脆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用水需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健全工业节水减排政策体系,强化节水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增强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节水装备保障和供给能力,推动节水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重点领域供水、用水和循环利用等节水装备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效循环冷却、高端膜分离、智慧用水管控等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推动建立节水装备中试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到2030年,构建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节水装备体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节水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节水装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增强供水装备技术创新水平

(一)净水装备。围绕工业用常规水净化过程关键技术装备,重点攻关高精度、大通量、低能耗且抗污染的过滤设备,提升对复杂水质的适应性。推广活性炭过滤器模块化集成设备,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研发多介质、活性炭、精密过滤功能一体化的复合式过滤装置。推广紫外线与臭氧等高效协同的复合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率,减少消毒副产物。

(二)非常规水利用装备。 以解决缺水、水资源超载、水环境敏感、水生态脆弱地区用水需求为重点,在工业领域积极鼓励非常规水利用,推动再生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和微咸水等处理利用以及集蓄雨水收集利用等装备创新应用。将再生水作为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开展再生水利用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实施沿海工业园区海水淡化水替代行动,加大沿海工业企业、园区海水直接利用以及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应用力度,扩大海水利用规模。

(三)特殊用途水处理装备。面向工业领域用除盐水、无菌水、超纯水等不同水质需求,加快突破多元化制水关键装备瓶颈。聚焦工业用水品质升级与精细化管理要求,系统推进特殊用途水处理装备的集成化、智能化创新,深度融合膜分离、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工艺,形成多种装备协同的复合式解决方案,实现对不同原水水质的精细化、定制化处理。针对特殊工业用水场景,研发模块化、专业化水处理装备,通过创新工艺与智能监测技术的有机结合,确保用水水质安全稳定。

三、提高重点用水装备节水效能

(四)洗涤装备。围绕不同工业清洗场景对清洁度、用水效率和微生物含量的差异化需求,重点突破高压高效喷淋装备,通过动态压力调控与多轴联动喷头设计,实现复杂工件表面的全方位、精细化冲刷,自动匹配最佳喷淋参数。研发多功能模块化工业清洗机,集成超声波、电解、高温蒸汽等多种清洗技术。突破洗涤水分级处理回用装备瓶颈,研发高效油水分离、重金属吸附与膜过滤集成装置。

(五)循环冷却装备。面向工业生产对冷却效率、水循环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等要求,开展新型循环冷却装备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创新传热结构设计,优化流体力学性能与散热机制,提升装备的显热传热效率与散热效能。重点攻关防垢、防腐蚀的高效运行处理技术,提升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推广模块化、集成化循环冷却装备,强化余热回收利用,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实现工业冷却过程的节水节能降碳协同增效。前瞻布局相变储能冷却技术研发,利用相变材料独特的冷、热存储特性,创新循环冷却装备运行模式,有效提升工业冷却系统对负荷波动的响应能力与调节精度。

(六)凝结水回收利用装备。聚焦工业热力系统节水需求,加快攻关凝结水回收利用关键装备,研发高效集成式凝结水回收装置,推动气液分离技术与智能调压、多级过滤、防腐阻垢等设备深度融合。攻克高温高压、高杂质工况下凝结水的稳定收集与高效净化难题,实现对不同行业热力系统凝结水的精准回收利用。研发高效节水型蒸汽疏水阀,提升疏水阀的密封性、耐腐蚀性和响应灵敏度,有效降低蒸汽泄漏率,保障蒸汽系统高效运行。

(七)高效节水灌溉装备。面向精细化、智能化灌溉需求,重点突破节水型微灌、喷灌关键装备与技术。研制高精度、抗堵塞的滴头与微压喷头,优化结构及材料设计,提升出水均匀性和使用寿命。

四、突破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瓶颈

(八)膜分离装备。围绕不同水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场景对膜分离装备的高效净化需求,重点攻关抗氧化、耐污染、高性能反渗透膜装置,将膜组件与预处理、后处理设备深度集成,实现高盐度、高硬度水质下的稳定运行。

(九)浓水深度处理装备。针对工业浓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加快攻关适应不同工况的高效浓缩与分质减量装备。创新研制分盐与蒸发结晶一体化装备,精准控制结晶温度、浓度与分离工艺,实现废水高效循环及不同盐类资源化。研发集成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MVR)的低温真空蒸发结晶装备,突破传统蒸发能耗高、结垢快的瓶颈,提升浓水浓缩倍数与结晶效率。研制高压脉冲电催化反应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等特种设备,高效分解浓水中难降解有机物。

五、推动节水装备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十)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水平。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水装备制造中的创新融合,推动智能传感设备与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终端深度应用,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与精准调控。围绕中小型净水装备、一体化膜分离装备、撬装式洗涤装备,推广模块化设计与数字化生产方式,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业知识图谱与业务协同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十一)打造智慧化节水应用场景。围绕复杂工业场景下的多元节水需求,推动节水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在节水诊断、合同节水、节水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集成应用。推广仿真模拟软件、虚拟现实交互式设计、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节水装备从结构优化到性能验证的精准化、智能化设计。研发推广具备恒压、限流、 自闭、感应启停等功能的节水型水龙头,推动水表、阀门等终端设备的智能升级,加强与软件平台互联互通。

(十二)构建数智化节水管理平台。以监测仪表、数据库、模型软件等为支撑,搭建智慧用水管理系统、水平衡测试系统以及工业水处理大数据平台,重点攻关用水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设备智能诊断与预警等关键技术,实现用水数据实时准确采集与异常智能识别、水平衡在线分析等功能。

六、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依托节约用水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强节水装备发展整体规划布局,扩大水效标识产品范围。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支持重点行业节水装备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探索设立节水产业基金,发挥绿色金融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节水贷”等绿色金融服务,引导企业积极采购节水装备,对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十四)加快完善标准体系。依托节水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健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建立产业链标准化图谱。制定涵盖数据接口、智能运维、安全保障等节水装备基础通用标准,推动智能水表、管网监测装备数据接口规范等标准研制。加快节水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的产品水效评价、计量技术规范、平台建设指南等标准研制,建立标准实施动态反馈机制,推动节水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

(十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水装备攻关,推动中试平台建设。制定节水产业发展指引,利用 “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工业节水装备和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及示范,推动建设国家级、省级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节水先进成熟适用技术设备推广,搭建节水技术装备供需对接平台。利用多双边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

(十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平台,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针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开展节水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培训,满足企业、园区在节水装备领域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基础工艺等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