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保险事变”到“牛肉事件”,车崇健的语言艺术轻松拿捏李施嬅

真人秀综艺的魅力之一,莫过于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与嘉宾往往对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观感,前一期大家站A批B,后一期可能就会站

真人秀综艺的魅力之一,莫过于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与嘉宾往往对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观感,前一期大家站A批B,后一期可能就会站B批A。

就像《再见爱人5》里李施嬅与车崇健这一对,上一期“保险事变”发生后,无论观察嘉宾还是观众都对车崇健的信任大打折扣,难以理解他的行为。

毕竟,谁会对一个为了给自己立“深情”人设当众撒谎的人呢?

但新一期车崇健控诉李施嬅因为自己不吃牛肉便“禁止他吃牛肉”时,虽然不至于让舆论对他的态度完全反转,却明显也收获了不少人的同情与支持。

比如,观察嘉宾几乎都不太在意伴侣点餐上有什么喜好,对李施嬅的痛点没那么理解。

观众更认同林心如在伴侣点菜选择上的态度:管对方点什么,我点我的他们点的不就好了?遇到不喜欢的不吃就好了,至于为了这么点小事“敏感矫情”吗?

不可否认,李施嬅在生活细节上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过度掌控的状态,比如认为不爱抗拒的车崇健应该为了自己去尝试潜水,以证明他在意自己。

说实话,这种要求,无论对明星情侣还是普通情侣,都挺招人烦的。

“牛肉事件”乍看就很像李施嬅在车崇健不愿学潜水上的态度,因为自己不喜欢吃牛肉便不满车崇健吃饭的时候点牛肉,甚至因此产生过矛盾冲突。

这件事明显让非常爱吃牛肉的车崇健很“受伤”,过往有些AI感、面对指责句句都是“对对对,是我错”的他,第一次在节目里情绪激动的控诉。

别说,他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还真有了点活人感,而不是套程序的AI了。

但,抛开车崇健给观众传递的不满、委屈情绪,再抛开大家对李施嬅“矫情”的判断,仔细捋一下车崇健的话术,你会发现他的表达挺有意思的。

车崇健控诉李施嬅因为自己不吃牛肉便让他少吃牛肉,这个控诉不仅让大家觉得李过于强势,也让李施嬅本人诧异。

真的不允许他吃牛肉吗?

《再见爱人5》的录制地是内蒙古,那边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嘉宾们每天饭桌上几乎顿顿都有牛羊肉,所以镜头下留下蛮多历史证据的。

综艺行程初期,李施嬅便在饭桌上安利过车崇健吃牛百叶。

还询问他吃不吃烤肉。

仅这些证据,便能推翻车崇健所谓的“不让他吃牛肉”的控诉了。

引发牛肉事件的导火索,是新一期李施嬅拒绝牛肉后说了一句“他(车崇健)也不吃”,车当时听到这句话便表情微妙,可能开启了不愉快的回忆。

但李施嬅前期在节目里建议车崇健吃牛肉现在又说他不吃的原因,是录制综艺后才知道车崇健最近为比赛在控制饮食,这期间不吃牛肉。

也就是说,李施嬅因为细心发现了车崇健目前的饮食状况帮他拒绝了肉类,反而被车崇健拿来当她“禁止自己吃牛肉”的证据……

再看两人关于牛肉矛盾的表达。

李施嬅不吃牛肉,但车崇健很爱吃牛肉(健身族都懂),所以每次外出吃饭必点牛肉,次次都这样,让李施嬅很不开心,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的喜好。

她的态度是,其他人都会点自己喜欢的菜,你作为男朋友,点的时候能不能在意下女朋友想吃什么菜、不想吃什么菜,至少不要每次都点她不爱吃的菜。

牛肉不是关键,关键是车崇健点菜会照顾自己、照顾朋友,却不怎么照顾她。

她没有禁止车崇健和他的亲朋吃牛肉,只是希望车点菜时让她感受到“被在意”,这也是她一直在做的,她每次点餐都会考虑到不吃油炸食物的车崇健。

而车崇健则认为牛肉是很常见的食材,他喜欢吃,其他朋友也可能喜欢吃,不能因为李施嬅不喜欢他便不点,搞得大家都要迁就她。

他最终将论点落在李施嬅这种要求“不大方”、“不体面”、“这个世界不是围绕你一个人在转的”、“影响大家一起吃饭的感受”。

客观来说,这个要求在情侣之间小小抱怨一下不过分,但上升到生气发脾气就有点过度了,这也是大家觉得李施嬅“矫情”的关键原因,更认同车崇健。

李施嬅的问题是喜欢在细节上寻求“证明”、在爱意表达上寻求“完美”,自己是付出型,便想从对方身上看到付出,一旦看不到便会不安失落。

而她这种高诉求,恰恰又起源于车崇健的处处都无“回应”。

前面综艺已经展现出他在经济(女友生病)和家务(生活杂事)、情绪价值(精神支持)上的态度了,这些足以吓跑很多人。

当李施嬅处处都看不到车崇健对自己的在意时,便会钻到细节求证的牛角尖上,处处观察处处求证,而沟通的时候,车崇健又“听不懂人话”。

于是她便会在一件明确的事情上爆发,直接点明“我就要什么样的戒指”、“我就是想要你去潜水”、“我就是想你跟我吃饭时不要点牛肉”。

她的性格其实挺像二胎家庭中不被偏爱却又很“懂事”的那个孩子。

遇到不公时会习惯性先忍着等家人发现或改变,等发现永远只有失望后,一点点的失望累计便可能会因为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爆发。

而不在意她感受的对方,只会记住她介意这件小事,而不是问题根源。

车崇健则在“忽视”这个问题上还要再加上两个问题:喜欢偷换概念、习惯撒谎。

他会把导火索过度放大把根源淡化,然后再把李施嬅的诉求上升到不体面、不大方的宏观高度,在其他人视角,李施嬅很“苛刻”,他则是“受害者”。

李施嬅:我不吃牛肉,跟我出去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少点下。

车崇健:她让我少吃牛肉。

结果节目镜头清楚拍下李施嬅给他递牛肉,他把李施嬅特定环境下的要求(一起外出吃饭)描述成所有环境下的要求。

李施嬅:我会在乎他的饮食喜好,但他不在意我的。

车崇健:我每次都点你爱吃的。

后续环节他却答不出一道李施嬅爱吃的菜。

他就是不在意李施嬅的喜好,其实直言也没什么不妥的,但他又会在外人面前强调在意,和“保险事变”还挺像,当被指出没那么在乎时,便下意识用谎言弥补。

李施嬅:其他人喜欢吃牛肉自己会点的,我只是在意你的行为。

车崇健:大家都要迁就她不吃牛肉。

上升高度,拉外人入局。

类似的事情他在众人游乐场玩耍时也做过。

当遇到李施嬅不擅长的云霄飞车时,女友多次表达不舒服、头被撞到他也无动于衷,专注自己一定要玩的尽兴、玩的开心。

当遇到他不擅长的滑冰时,又想原本自己玩得很开的女友帮助自己,找借口和女友相处,被李施嬅识破后,他又在梁淞面前立深情小可怜人设。

于是……好哥们梁淞便帮他向李施嬅提要求。

如果李施嬅此时也给出车崇健玩云霄飞车的态度时,其他人会怎么看她?旁观者:好可怜好深情的梁淞,李施嬅好自私只顾自己玩都不管他。

正如保险事变时其他嘉宾的反应一样。

现场完全不知道车崇健在撒谎的嘉宾,年轻的梁淞把这事当车崇健的深情来表功,年长的倪萍蔡明也打圆场暗示李施嬅不应该怀疑车崇健。

观众能站李施嬅,还是因为有了全知视角。

而牛肉事件,恰恰是一个没有全知视角的保险事件,观众看到了倪萍蔡明等人看到的,却看不到事发过程的复盘,看到了李施嬅的计较,看不到李施嬅经历。

保险事件有着明显的逻辑漏洞,李施嬅第一时间察觉问题,而牛肉事件是不同视角的“故事”,当车崇健信誓旦旦说着他的版本时,李施嬅反而陷入“自责”。

因为她内心清楚跟牛肉关系不大,根源在态度,便觉得车崇健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两人的矛盾是自己沟通的失误,这种沟通给车崇健带来了“伤害”。

因为“伤害”对方而自责,反而忽视了她一开始的诉求,开始对复合一事松动。

就……其实有时候综合前后一些细节去看车崇健的行为,你会发现这位并不像外表那么“木头人”,相反,他很擅长语言的艺术,其实蛮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