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春天,对于汉川的严想明来说,本是一次基于信任的善意援手,却没想到十年后,这笔钱竟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 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被莫名冻结,手头 30 余万元资金无法使用,而这一切的源头,要从当年金桂家园项目的一笔借款说起。

时间回到 2016 年 3 月,从事工程相关工作的严想明结识了负责开发金桂家园项目的李胜国。彼时,李胜国因项目资金周转紧张,向严想明提出借款需求,用于工程建设。出于对项目真实性的认可,也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严想明与李胜国协商好利息等细节后,一次性将 200 万元(170万转账和30万现金)转入了李胜国的个人账户,李胜国也当场出具了欠条,双方的借贷关系清晰明确,每一步都留有转账记录作为凭证。

借款多年之后,李胜国通过其名下融资公司的账户向严想明归还了欠款,严想明也按照约定将欠条归还给了李胜国。本以为这笔基于诚信的借贷交易就此圆满结束,可谁也没想到,多年后相关部门在查处李胜国名下融资公司时,判定该公司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并将公司所有转出款项定义为非法所得,要求追回所有从公司公户转出的资金。
正是这一 “一刀切” 的认定,让严想明无辜卷入其中。尽管他与李胜国的借贷发生在个人之间,借款直接转入李胜国个人账户,且还款时只是恰好通过了对方公司账户,这笔钱本质上是合法的私人借贷还款,与公司违法经营的非法所得毫无关联,但相关部门还是将严想明的账户纳入了冻结范围,导致他微信、支付宝及银行卡内的 30 余万元资金被限制使用。
更让严想明无法接受的是,整个冻结过程缺乏合法合规的程序支撑。当他试图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寻求说法时,法院仅提供了一张没有任何部门印章的冻结文书。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他深知法律程序的严肃性,也明白账户冻结涉及个人合法财产权益,必须依据完整、合规的法律文书才能执行,可如今这张 “无印章文书”,让他对整个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在此之前,严想明曾多次向政府部门说明情况,明确表示自己从未在火红投资公司(后核实应为火红投资公司)和众赢融资公司存过钱,与这两家公司的违法经营活动没有任何交集,可他的诉求始终未被重视。如今账户被冻结,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从日常消费到家庭开支,每一笔需要用到资金的地方都变得举步维艰。
严想明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十年前出于帮助他人解决工程资金难题的善意借款,在有明确转账记录、借贷关系早已结清的情况下,为何会因为对方公司后续的违法经营而被牵连?为何在没有合规法律文书的前提下,自己的合法财产会被随意冻结?他只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停下 “一刀切” 的处理方式,彻查清楚这笔十年前借贷的来龙去脉,还他一个公道,解除对其账户的非法冻结,让他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每一次行政与司法行为都应在合规的框架内进行。严想明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困境,更关乎公众对财产安全的信任。期待相关部门能正视他的诉求,用严谨的调查、公正的处理,化解这场本不该发生的 “账户冻结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