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车拼续航、比座舱都快玩腻了,小鹏科技日用“涌现”搞了波大的——从能直接“看懂就动”的VLA大模型,到会走猫步的机器人,再到能飞的汽车,直接想把百年汽车老规矩给改了。

现在行业还在纠结纯电跑多远、座舱屏多大,小鹏已经把自己定位成“物理AI出行探索者”了。何小鹏看准了数字AI加物理设备的新趋势,还搭了套全自己研发的技术体系,从图灵AI芯片,到第二代VLA系统,再到Robotaxi、机器人这些硬件全覆盖。这套东西不只是技术壁垒,更是对着特斯拉、百度这些对手的降维打击,看来汽车行业真的要靠“物理AI”拼高下了。

小鹏这次的第二代VLA是真厉害,省掉了“语言转译”这一步,看见啥直接就能给出动作指令,不像以前得“看-转语言-再动”。对行业来说,这好处可不少:没专门训练过,也能识别交警手势、预判红绿灯;还在2250TOPS算力上装了数十亿参数的模型,比行业普遍的千万级水平强太多;而且还把VLA开源给大众,跟高德一起搞Robotaxi,明显是想做物理AI的“大平台”。

这次发布的Robotaxi、IRON机器人、A868飞行汽车,直接把小鹏从“造车的”变成了“搞全方位出行的”。Robotaxi用3000TOPS算力加纯视觉方案,跟Waymo、Cruise的激光雷达路线对着干,还出了个人版“Robo”模式,分不清是自己用还是共享了;IRON机器人有82个活动关节,还有仿生脊柱,能走猫步,背后的模型让它从“听指挥”变成能“自己拿主意”;A868飞行汽车靠鲲鹏增程能飞500公里,都快量产了,还跟敦煌合作搞低空旅游,商业化速度比想的快多了。

小鹏这次其实在说:以后出行公司拼的不是续航、屏幕,而是物理AI能不能多用、生态够不够大。技术上得自己搞芯片、模型、硬件全链条,不然应对不了复杂场景;商业上开源VLA、开放Robotaxi接口,想当物理AI时代的“安卓”,抢制定规则的主动权;产业上跟宝钢、高德、大众合作,也证明这技术能跨领域用,能让汽车业跟工业、文旅这些行业绑得更紧。

从造车到造机器人,从智能驾驶到搞飞行汽车,小鹏这次“涌现”不只是秀技术,更是在改行业规则。现在物理AI的势头起来了,汽车业可能要从“代步工具”变成“智能网络”了,而小鹏靠自己的技术、产品和生态,已经先拿到了进物理AI时代的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