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供应链之剑”再度出击,首次刺向美国军工红外传感器巨头

中国商务部最近发了一份公告,把全球最大的红外传感器生产商泰莱达因 - 菲力尔等14家外国的军工科技企业,列进了不可靠实体

中国商务部最近发了一份公告,把全球最大的红外传感器生产商泰莱达因 - 菲力尔等14家外国的军工科技企业,列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里。这种以前从没出现过的做法,说明中美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把供应链当成对抗的武器”。

现在,中国正凭借自身在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快速进步,对美国的军工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打算严重干扰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成本结构和技术提升能力,最终改变现在中美在军事科技竞争上的局面。

精准打击核心:锁死美军“夜视之眼”的成本与更新

这次的制裁力度和范围,可比以前只针对整机生产厂家的制裁大多了。泰莱达因 - 菲力尔这家公司,在全球红外传感器和热成像系统领域那可是稳稳的老大。他们家的产品,在美军的好多核心军事装备里都用上了,像夜视系统、精确制导的导弹、无人机还有侦察设备啥的。

红外传感器的战略地位:红外传感器是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眼睛”,尤其在夜间、恶劣天气或烟雾环境下,其目标识别和制导功能不可替代。欧美国家长期对红外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实施严格管控,以维持对华技术代差。

打击美军工成本与技术更新:中国此举是利用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进行反制。Teledyne FLIR在红外传感器领域仍需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诸多环节,包括部分中国境内的组织、数据传输、和产业链配套。

制裁将推高美军工制造成本:迫使泰莱达因-菲力尔寻找更昂贵、更复杂的替代供应链,直接推高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采购成本。

让美军技术升级变慢:要是禁止向美军相关企业传输数据、提供敏感信息,那泰莱达因 - 菲力尔这类公司在特定技术领域就没办法从中国供应链获得配套产品和数据了。这样一来,它们的技术更新速度就会大大降低,在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上就会处于很不利的境地。

现在,中国靠着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能让美国军工产业受到重创,让美军在精确制导武器的制造成本和技术升级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中国红外技术从追赶到挑战者的蜕变,可以凭实力进行反制

中国之所以敢于制裁红外巨头,底气来源于自身在红外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自信。

美国此前已将中国三大红外传感器制造商——高芯科技、艾睿光电、海康微影——全部列入制裁清单,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然而,多年的技术攻关已使中国红外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市场主导地位:根据行业报告,中国企业在全球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睿创微纳以26%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一,高德红外和海康微影紧随其后。

技术突破支撑:中国企业已掌握从红外探测器芯片设计、MEMS制程开发到整机应用的完整链条。高德红外在军用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打破了国外垄断。这种产业能力的形成,使中国从追赶者转变为有能力进行对等反制的挑战者。

“以台制美”:制裁成为常态化的战略工具

此次制裁并非孤立事件,这其实是中国在制裁和反制裁不断升级过程中的最新举措。这次被制裁的14家实体里,有不少都是美国的军工企业和国防科技公司,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企业参与了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接下来,中国还会以对台军售作为理由,持续利用“不可靠实体清单”这类法律手段,对美国的军工企业展开精准打击,让它们遭受重大损失。

反制裁成为常态:商务部特别指出,中方只是依照法律,对那些“极少数会危害到我国国家安全的外国实体”采取措施。不过呢,现在启用清单制度的次数变多了,而且更有针对性。这说明,中国已经把反制措施当成了一种常态,还把它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时使用的手段,用来应对美国的科技封锁和外部的各种干预,这成了咱们的一个有效战略法宝。

制裁很精准:这次制裁选的目标都很关键,包括了红外传感器、反无人机技术、电子战这些未来战场和高科技竞争里的核心领域。这么做就是想通过影响这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让美国的军工整体竞争力变弱。

中美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态势已然改变。中国正凭借其庞大的产业链和日渐强大的自主技术能力,将供应链报复作为武器,以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和更强的韧性,持续冲击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霸权地位。

您认为美国军工企业在被中国制裁后,其寻找替代供应链的难度和成本,是否足以长期影响其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