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溪和顾云舟刚迎来四胞胎姐妹的喜悦,医院却成了噩梦的起点。
四个小家伙出生才48小时,哭声震天,医生查不出原因,急得全家团团转。
婆婆乔翠兰满心好意,却总催着护士多喂奶,孩子哭得更凶了。
沈若溪急得夜不能寐,怀疑喂养出了问题,可没人听她的。
医院人满为患,护士忙得焦头烂额,奶瓶消毒总被说“没问题”。
就在她快崩溃时,护理主任唐曼秋灵光一闪:“查监控吧!”
监控画面一帧帧展开,真相呼之欲出。
沈若溪盯着屏幕,心跳如擂,低声说了一句,乔翠兰瞬间愣住了……
01
江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监控室里,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
护理主任唐曼秋站在电脑前,目光犀利,提议调出病房近48小时的监控录像。
她要找出四胞胎姐妹啼哭不止的真相。
屏幕前,沈若溪和丈夫顾云舟紧握双手,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护士周芷晴低着头,紧张得手指微微发抖,怕自己的操作被放大检视。
病房里,四个女婴的哭声穿过墙壁,刺耳得像针扎进每个人的心。
唐曼秋有25年护理经验,平时以一丝不苟著称,她沉声说:“夜班人手少,可能有疏漏,咱们得一帧一帧看清楚。”
顾云舟点头,脑海中闪过大学好友、儿科医生韩子昂的建议:“新生儿哭闹可能与环境有关,得多留心细节。”
沈若溪心跳得像擂鼓,脑子里乱成一团,奶粉配比有误?消毒不彻底?还是有人用错了奶瓶?
她瞥了眼婆婆乔翠兰,见她站在角落,眼神复杂,似乎想说些什么又咽了回去。
监控画面开始播放,众人屏息凝神,盯着屏幕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沈若溪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48小时前,四胞胎出生那一刻的场景。
医院走廊里人来人往,消毒水味刺鼻,沈若溪和顾云舟站在产房外,激动得手都在抖。
医生推着四张婴儿床出来,宣布:“四个女婴,母女平安!”
沈若溪看着四个小生命,眼睛湿润了,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妈妈。
她和顾云舟给孩子取了名字:老大叫悠悠,老二叫念念,老三叫惜惜,老四叫安安。
可这份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四个女婴的哭声就如暴风雨般席卷而来。
护士周芷晴当时手忙脚乱,差点把悠悠的奶瓶错拿给念念,幸好被护士长发现。
沈若溪当时没多想,只觉得护士太年轻,可能经验不足。
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的不安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监控室的屏幕上,画面缓缓推进,沈若溪的心跳越来越快。
她隐约觉得,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些录像里,等待被揭开。
唐曼秋调整了一下屏幕亮度,低声说:“从昨晚夜班开始看,重点查喂养和交接班。”
顾云舟低声对沈若溪说:“我想起韩子昂提过,奶瓶消毒可能有问题,咱们得仔细看。”
沈若溪咬紧嘴唇,回忆起这两天的混乱,内心既期待又害怕。
护士周芷晴站在一旁,手指攥得发白,像是担心自己的失误被发现。
乔翠兰几次想开口,劝大家“别瞎折腾”,但看到儿媳的认真神情,只能沉默。
监控画面里,病房灯光昏暗,护士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
沈若溪盯着屏幕,突然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没有尽头的噩梦。
48小时前,江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已被四胞胎的哭声彻底“占领”。
四个女婴从出生第一天起,哭声就没停过,像在合唱一首刺耳的交响乐。
医护团队轮班作战,个个累得眼眶发黑,护士长甚至私下抱怨:“这四个小祖宗,肺活量堪比歌剧演员!”
沈若溪和顾云舟守在病房外,透过玻璃窗看着护士忙碌,心急如焚。
顾云舟掏出手机,给好友韩子昂发微信:“四个孩子一直哭,医院查不出原因,你有什么建议?”
韩子昂回复:“新生儿哭闹常见,但四胞胎同时这样,可能有特殊原因,观察环境和喂养细节。”
沈若溪盯着病房里的四个小身影,觉得自己像被困在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里。
护士周芷晴第一次接触多胞胎护理,忙得满头大汗,不小心打翻了一个奶瓶。
她慌忙道歉,引来护士长一声轻叹:“小周,你得稳住,这可是四胞胎!”
沈若溪看着这一幕,心里隐约不安,但又不好多说什么。
医院人满为患,病房里消毒水味浓得呛人,空调时而吹出冷风,让人不太舒服。
沈若溪忍不住问护士:“空调温度会不会太低,影响孩子?”
护士长解释:“病房温度控制在26度,符合标准,不会有问题。”
但沈若溪总觉得,问题可能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她回忆起分娩当晚,护士推来四张婴儿床,四个女婴小脸红扑扑的,可爱得让人心动。
她和顾云舟激动地商量名字,决定用“悠悠”“念念”“惜惜”“安安”,寓意美好。
可没过几个小时,四个孩子的哭声就让整个病房乱了套。
沈若溪当时还笑着说:“这四个姐妹,嗓子真好,将来能去唱歌!”
但笑声很快被疲惫取代,哭声像潮水,一波接一波,没完没了。
顾云舟试着抱起悠悠,轻轻拍背,可孩子还是哭得撕心裂肺。
沈若溪感觉自己的心被揪得生疼,恨不得替孩子受罪。
护士周芷晴跑来跑去,忙着换尿布、喂奶,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她低声嘀咕:“这四个孩子,怎么这么能哭?是不是饿了?”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里更乱,饿了?可明明刚喂过奶啊。
她开始怀疑,问题是不是出在喂养上。
医院志愿者小赵是个热心肠的大学生,主动过来帮忙哄孩子。
他抱着念念,哼着儿歌,可惜念念一点不买账,哭得更凶了。
沈若溪感激小赵的好意,但心里却更沉重,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她看着病房里的忙乱景象,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永远醒不来的噩梦。
小赵是医学院大三学生,暑期在医院做义工,想积累经验考研究生。
他对四胞胎格外上心,因为他姐姐也生过多胞胎,深知护理难度。
沈若溪问小赵:“你觉得孩子哭,是不是医院环境有问题?”
小赵挠挠头,犹豫地说:“可能吧,病房人多,消毒水味重,孩子可能不适应。”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里更没底,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出生后24小时,沈若溪已经连续没合眼,眼睛红得像兔子,情绪濒临崩溃。
她忍不住对顾云舟发火:“你就知道打听消息,帮不上实际忙!”
顾云舟也很累,压着火气说:“我在尽力想办法,你别老冲我发脾气!”
乔翠兰从老家赶到医院,拍着胸脯说:“若溪,你放心,我带过云舟,肯定能帮你们把四个孙女照顾好!”
02
可她一到病房,就和年轻护士们杠上了,觉得她们的护理方式“太死板”。
乔翠兰坚持:“孩子哭就得多抱抱,抱一抱就不哭了!”
护士周芷晴却说:“医院有规定,按时喂养和消毒,不能乱抱。”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火药味越来越浓,病房气氛像蒙了层灰。
沈若溪夹在婆婆和护士中间,头疼得像要炸开,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乔翠兰自带了一罐自制麦芽糊,说是“老家秘方,特别养胃”。
她偷偷建议护士喂给孩子,护士长当场拒绝:“新生儿只能喝奶粉,麦芽糊不安全!”
乔翠兰不服气,私下对沈若溪嘀咕:“现在的护士,书读得多,实际经验哪比得上我们老一辈?”
沈若溪不想得罪婆婆,只能敷衍:“妈,您的心意我懂,但医院有规矩。”
可她心里却更乱,婆婆的“热情”让她隐约觉得不太对劲。
顾云舟在医院大厅碰到一个熟人,是他大学室友的姑姑,叫孙阿姨。
孙阿姨听说四胞胎的事,热心地说:“我家孙子以前也老哭,后来发现是奶瓶没洗干净,你得盯着点!”
顾云舟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奶瓶消毒?这会不会是关键?
他回到病房,把这话告诉沈若溪,沈若溪眼睛一亮,觉得有了点方向。
可护士长听了这话,却不以为然:“我们的消毒流程绝对规范,不可能有问题。”
沈若溪没吭声,但心里却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她开始偷偷观察,每次护士喂奶后,四个孩子的哭声似乎更凶了。
志愿者小赵跑过来帮忙,抱起惜惜,试着用摇篮曲哄,可惜没用。
沈若溪看着小赵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有点感动,但又很无奈。
她对顾云舟说:“云舟,我真的怕,怕孩子有什么问题咱们没发现。”
顾云舟拍拍她的肩,语气坚定:“别怕,咱们一定能找出原因。”
可他心里其实也没底,只能硬着头皮安慰妻子。
病房外的走廊上,几个家属在聊天,抱怨医院人太多,护士忙不过来。
沈若溪听着这些话,觉得自己的心更沉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医院的环境让孩子不舒服。
空调的冷风吹过,沈若溪打了个寒颤,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
沈若溪找到护士长,请求增加夜间巡查,护士长无奈说:“我们人手不够,夜班只有两个护士,忙不过来。”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更凉了,觉得自己像在和无形的敌人作战。
出生后36小时,沈若溪在家属休息室翻看手机,打开一个育儿APP。
她找到一篇帖子,标题是“新生儿哭闹的五大原因”,点进去一看,心凉了半截。
帖子说,过量喂养可能导致胀气或吐奶,孩子会哭得更凶。
沈若溪赶紧把帖子转发给顾云舟,急切地说:“你看,可能是喂太多了!”
顾云舟皱着眉头,半信半疑,找到护士周芷晴询问喂奶记录。
周芷晴翻开记录本,尴尬地说:“昨晚夜班,我多喂了10毫升,怕孩子饿。”
沈若溪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
她找到乔翠兰,委婉地说:“妈,医生说喂太多会伤胃,您别老催着护士多喂。”
乔翠兰嘴上答应,可背地里却偷偷让护士加了点奶粉,说是“心疼孙女”。
沈若溪后来才知道这事,气得在病房外掉眼泪,觉得没人听她的。
她对顾云舟说:“云舟,我真的受不了了,婆婆和护士都不听我的!”
顾云舟也很无奈,安慰道:“妈是好心,护士也忙,你别太往心里去。”
可沈若溪却觉得,丈夫这话听起来像在敷衍,火气更大了。
她忍不住吼道:“你眼里就只有工作,这个家你还管不管了?”
顾云舟被吼得一愣,压着火气说:“我怎么不管了?我也在想办法啊!”
两人争吵的声音惊动了护士长,她赶紧过来劝:“别吵了,孩子还等着你们呢!”
沈若溪抹了把眼泪,转身去看四个孩子,心里满是挫败感。
她发现老三惜惜吐奶比姐妹多,吐奶后哭得尤其凶,嗓子都哑了。
沈若溪心疼得不行,抱着惜惜,低声说:“宝贝,妈妈一定帮你找出原因。”
护士周芷晴走过来,歉意地说:“沈姐,可能是我昨晚喂多了,我下次注意。”
沈若溪没责怪她,只是点点头,心里却更乱了。
她开始偷偷记录喂奶时间和量,想找出哭闹的规律。
每次乔翠兰或护士喂完奶,四个孩子的哭声似乎都特别响。
沈若溪把这发现告诉顾云舟,顾云舟皱眉说:“不会真是喂太多了吧?”
他想起孙阿姨的话,又问护士长:“奶瓶消毒真的没问题吗?”
护士长有些不耐烦:“我们用的是高温消毒机,绝对没问题!”
沈若溪却不信,她总觉得,问题可能就藏在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里。
志愿者小赵跑过来,递给沈若溪一瓶水,说:“沈姐,你喝点水,别太累了。”
沈若溪接过水,勉强挤出个笑容,心里却一点也不轻松。
她看着病房里的四个孩子,觉得自己像被困在一个无底深渊。
周芷晴私下找到沈若溪,小声说:“沈姐,我昨晚太忙,可能奶粉配比没弄准。”
沈若溪一愣,心里更乱了,奶粉配比?这会不会是关键?
她决定把这事记下来,准备等专家检查时一起问清楚。
出生后40小时,医院组织了资深儿科专家严教授为四胞胎做全面检查。
严教授五十多岁,面相和善,眼神却犀利,像能看穿一切。
他检查了心肺、肠胃、神经反应,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
检查结果出来,严教授皱眉说:“四个孩子生命体征正常,没发现器质性问题。”
沈若溪急得声音都带了哭腔:“那她们为什么老哭?是不是我们没照顾好?”
严教授语气温和但坚定:“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哭,问题可能出在喂养或环境上。”
他建议记录喂奶量、哭闹时间和病房环境变化,找找规律。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更沉了,连专家都查不出,问题到底在哪儿?
严教授发现老三惜惜的哭声略尖,怀疑可能是轻微乳糖不耐受。
03
他建议试用低乳糖奶粉,可试了一轮后,四个孩子还是哭得撕心裂肺。
护士长提议做微量元素检测,沈若溪和顾云舟立刻同意,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可检测结果还是正常,沈若溪感觉自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她忍不住对严教授说:“我快崩溃了,是不是我当妈的不合格?”
严教授安慰道:“四胞胎护理难度极高,你们已经尽力了,试试从细节入手。”
他提到奶瓶消毒、病房温度、甚至护士交接班的操作都可能有影响。
顾云舟想起孙阿姨的话,再次问护士长:“消毒流程真的没问题?”
护士长有些不耐烦:“我们每天检查设备,不可能出错!”
沈若溪却不死心,她总觉得,问题可能就藏在这些“不可能”里。
她回到病房,看着四个哭闹的孩子,觉得自己快被压垮了。
志愿者小赵走过来,递给她一块巧克力,说:“沈姐,吃点甜的,提提精神。”
沈若溪接过巧克力,眼泪却止不住地流,觉得自己完全无能为力。
她甚至偷偷查了“产后抑郁”的症状,越看越觉得自己像得了病。
顾云舟看出她的不对劲,握住她的手说:“若溪,咱们一起面对,行吗?”
沈若溪点点头,可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觉得自己像在黑暗里摸索。
病房外的走廊上,几个家属在讨论,说医院人太多,护士忙得顾不过来。
沈若溪听着这些话,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她对顾云舟说:“云舟,咱们得想办法,孩子不能一直这样受罪。”
顾云舟点头,眼神坚定:“我再问问韩子昂,看他有没有新建议。”
可韩子昂的回复还是老一套:“多观察细节,问题可能出在你们忽略的地方。”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更乱了,到底是什么细节,他们漏掉了?
严教授检查完,和护士长起了争执,批评她管理不严,护士长反驳:“您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沈若溪看着这场争执,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完全插不上话。
顾云舟拉住她,低声说:“若溪,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妈一个人带我,也特别不容易,咱们得理解她。”
沈若溪听了这话,心里稍稍暖了些,但还是觉得无助。
她看着四个哭闹的孩子,心想:四个闺女,咱们一定得一起扛过去。
监控室的屏幕上,画面继续播放,众人紧盯每一个细节,眼睛都不敢眨。
唐曼秋调整了一下播放速度,低声说:“看清楚每个护士的操作,尤其是夜班。”
沈若溪盯着屏幕,心跳得像擂鼓,觉得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
顾云舟低声说:“若溪,你说,会不会真是消毒问题,或者喂奶的量?”
沈若溪没回答,眼神死死锁定屏幕,害怕错过任何线索。
护士周芷晴站在一旁,手指攥得发白,像是怕被发现什么。
乔翠兰站在角落,几次想开口,但最终还是没说话。
监控画面里,病房灯光昏暗,护士的身影在婴儿床间穿梭。
突然,一个关键场景映入眼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