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人,都在做这3件事
我是訸梧,见字如面,正在实施人生自由计划,探索不上班也能养活自己的赚钱方式。
前同事小陆和我抱怨:“每天闹钟一响就窒息”
我是訸梧,见字如面,正在实施人生自由计划,探索不上班也能养活自己的赚钱方式。
前同事小陆和我抱怨:“每天闹钟一响就窒息”“上班像上刑,但辞职又不敢”。
是啊,谁没在工位上偷偷刷过招聘软件?谁没幻想过“裸辞躺平”的潇洒?
但现实是,我们既向往自由,又害怕失去稳定的收入。
其实,不想上班≠躺平摆烂。
我观察了身边不上班的女孩们,发现她们都在悄悄做这3件事——
1. 先搞钱,再谈自由
“银行卡余额不到5位数,我连病都不敢生。”这是读者小夏的原话。
她曾裸辞半年,结果焦虑到失眠,最后乖乖回去上班。
真相是:自由需要底气。
- 副业思维:同事阿琳白天做设计,晚上接插画私单,两年存下20万后转型自由插画师。她说:“上班是保底,副业才是底气。”
- 理财觉醒:20-30岁女性更关注“初生”和“真心”。比如用工资10%定投基金,或学习“极简消费”降低物欲。
- 婚姻清醒:如所说,新婚姻法告诉我们:“靠嫁人致富的时代结束了”。见过太多全职主妇被动离婚后陷入困境,经济独立才是硬道理。
2. 把“不想上班”变成“做热爱的事”
读者@桃子曾哭着说:“每天PPT做到想吐,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直到她报名夜校学花艺,现在兼职开工作室,客户排队预定。
工作可以换赛道,但别让迷茫困住你:
- 技能迁移:提到年轻人热衷“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比如行政岗学摄影,会计转行数据分析,用现有经验撬动新领域。
- 兴趣变现:参考不上班的甜甜,她把读博做学术视为“另一种工作”。哪怕喜欢烘焙、穿搭、写书评,都能在小红书/公众号试水。
- 接纳试错:中全职妈妈尝试投标失败,但最终找到代购方向。允许自己慢一点,但别停在原地。
3. 重新定义“工作”
你知道吗?全国有150家公司叫“不想上班”,老板们坦言:“是真的不想上班,但热爱搞事业啊!”
上班≠工作,打工≠事业:
- 灵活就业:如所说,一二线城市女性更倾向“单干”。做独立撰稿人、旅行博主、上门美容师,用碎片时间接单。
- 生活即工作:模特婷婷把走秀当日常,邻居阿姨靠广场舞开班月入过万。找到让你忘记时间的事,就是事业方向**。
- 拒绝内耗:指出,不想上班的根源常是“收入不匹配”或“精神消耗”。若公司PUA成性、晋升无望,及时止损比硬撑更勇敢。
最后写给20-30岁的你
“三十而已”的顾佳说:“三十刚好,三十万岁”。20多岁的我们,更该把“不想上班”的焦虑,变成探索人生的契机。
记住3句话:
1. 存够6个月生活费,再考虑辞职;
2. 上班时积累能力,下班后寻找热爱;
3. 自由是手段,不是目的——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评论区告诉我:如果不考虑钱,你最想做什么?
也许下一个爆款事业,就从这里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