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喜剧粉丝,从“一喜”追到“喜二”,可以说是十分失望。
开播前的满满期待,已然在八期的播出后,变成了心如止水。
相信有同感的,绝不止一人。
“喜二”今年最大的噱头,应该就是把前几季的冠军和出圈喜人请回来当团长。

但正是这次请人,引发了节目播出期间最大的“舆论风暴”。
“一喜”冠军组合“逐梦亚军”来到节目,可以说遭遇了出名以来的最大滑铁卢。

时隔四年,蒋龙、张弛再次以组合身份回到喜剧舞台,演出却频频遇挫。主创节目遭快剪、队员作品爆冷拿低分……

毫无意外,“逐亚”团队在团战中被全员淘汰。
让人最失落的,其实不是他们的淘汰,而是四年下来,喜剧背后的审美变化。
遥望前几季舞台,有Sketch、木偶戏、漫才、默剧……
但到了今年,《喜人奇妙夜》几乎成了“大底的舞台”。
《旧警察故事》上演的生死反转;

《旧矿工故事》关于人性的刻画;

《救“舅”大状师》里的价值升华……

大底不是不好,但太多了。
喜剧能做的有很多,今年的喜人,好像很多人都陷进了一个怪圈——不让人哭的喜剧,不是好喜剧。
好的大底,的确是喜剧的加分项。但过多的大底,真的很难不审美疲劳+内容同质。
比如小力士《旧警察故事》《旧矿工故事》《拳村的希望》,就被网友质疑创作公式化:底层人-遭受考验-人性的光辉。

但这不是喜人的问题,个人感觉更大的问题,是喜人的创作被舞台束缚了。
“一荣俱损、一损俱损”的连坐制,极限压榨创作能力的创排室,多种因素堆叠,让很多喜人的创作不止背负着一个人或一个组合的命运。
相信很多喜人心里也清楚这一点,除了作品好笑不好笑、个人的喜好,他们更多的,是要揣摩观众喜欢不喜欢。
就像《棒棒小卖部》开分前,土豆坚信“赢不了”。
这不是唱衰自己,而是源自对观众的了解,比起无厘头的东西,今年的观众好像更喜欢反转或情感共鸣剧情。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棒棒小卖部》和《兴帮往事》平局收场。
挺好的,也说明喜剧的观众,依旧会为纯粹的好笑而心动。

可能正是因为难得,所以今年“外星从”才会火爆出圈。
但一个“外星从”救不了一整个节目,“喜二”一路下滑的人气和评分也证明了这点。




不过即便失望,《喜人奇妙夜》依旧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里面的每个喜人付出的努力,也都值得尊敬。
只是感觉“磨刀不误砍柴工”,别为了赶工下一届节目,毁了这个大家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