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再见,股神巴菲特

“岁月有痕,行者无疆;人生如旅,品格为魂。”95岁的巴菲特,用一封饱含深情与智慧的感恩节公开信,为自己六十余年的商业生涯

“岁月有痕,行者无疆;人生如旅,品格为魂。”

95岁的巴菲特,用一封饱含深情与智慧的感恩节公开信,为自己六十余年的商业生涯画上圆满句点。

这份谢幕,没有权力交接的剑拔弩张,没有财富分配的锱铢必较,唯有对传承的审慎、对慈善的热忱、对人生的通透,恰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现代诠释,让世人看到: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止于财富的堆砌,更在于精神的不朽与品格的闪光。

巴菲特谢幕信曝光

巴菲特即将卸任,震荡行业。

近日,95岁的巴菲特发布感恩节公开信,为卸任事宜作出最终安排。

图源:第一财经

信中,他宣布将不再撰写公司年度报告,也不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长篇发言,但会通过每年的感恩节寄语,持续与股东及子女沟通公司相关事宜。

关于公司传承,巴菲特明确格雷格・阿贝尔将于2025年底接任CEO,称赞其能力远超预期,不仅得到公司董事全力支持,自己的子女也100%认可;他还表示会保留部分A股,直至股东对阿贝尔建立充分信任。

慈善规划方面,巴菲特同步宣布了资产捐赠计划。

他将1800股A股转换为270万股B股(价值超13亿美元),于当日完成对四家家族基金会的捐赠。考虑到三个子女均已超过退休年龄(分别为72岁、70岁、67岁),他计划加快向子女管理的三家基金会的终身捐赠,认为子女已具备管理巨额财富的能力,且已安排三位无利益冲突的替代受托人;同时他强调,不要求子女创造慈善奇迹,也反对“死后遥控指挥”的慈善模式。

公开信中,巴菲特还回顾了个人经历与人生感悟。

他提及1938年因阑尾炎险些丧命、幸得家庭医生及时救治的往事,也讲述了与64年挚友查理・芒格等奥马哈关键人物的渊源,直言奥马哈是适合出生、养育家庭与创业的地方。

他感慨自己出生时“抽到了幸运签”,也正视幸运分配不公的现实;尽管承认年龄增长带来了身体变化,但他表示仍会每周五天到办公室工作。

此外,巴菲特还分享了人生建议。

他认为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自责,要从中学习并继续前进,“改善永远不嫌晚”,同时建议人们找到合适的榜样并效仿(特别推荐汤姆・墨菲);他还参考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因误读讣告改变行为的案例,提议“先想清楚自己希望讣告写什么,再用行动去实现”,强调“伟大源于助人,善良无价”,并认同“黄金法则”为核心行为准则。

最后,巴菲特在信末写道:“写下这些话的我,曾无数次思虑不周,犯过许多错误,但也很幸运地从一些优秀的朋友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不过,距离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记住,清洁女工和董事长一样,都是人。”

对于巴菲特的这封谢幕信,网友们热议不断,纷纷表示,“如此巨额财富从不资本猎杀这一点就值得世人钦佩,低调谦逊 品格高尚!”“伟大不是金钱、名气或权力,而是善行。善良无价。”“好感动,令人敬仰的不是他的财富,而是气度”“我觉得巴菲特最大的优点是幽默”“卸任了可以天天喝可乐看财报了”……

图源:财联社评论区

不难看出,网友的热议始终围绕“财富之外的人格魅力”展开,既聚焦于巴菲特的品格底色,也藏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温情牵挂,让这场商业谢幕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一代股神巴菲特

那么,巴菲特为何能让大家如此尊重呢?

这不仅源于他缔造的投资传奇,更在于他用一生践行的智慧、品格与责任,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标杆。

正如“时势造英雄,品格铸传奇”,时代给了他逐梦的舞台,但真正让他屹立不倒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守与通透。

这份认可,早已超越了财富数字本身,深植于他从少年到暮年始终如一的践行与沉淀。

1930年,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自幼便展露异于常人的商业天赋:6岁兜售零食赚零花钱,11岁完成人生首次股票投资,14岁靠送报积攒的积蓄买下农场出租。

这些少年时的小试牛刀,不仅让他早早积累了实践经验,更在心中埋下了对投资领域的浓厚兴趣与思维种子。

而真正为他打开专业大门的,是求学路上的关键际遇——他有幸师从“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系统习得“安全边际”等核心投资理念,这为他日后驰骋资本市场筑牢了坚实根基。

毕业后,巴菲特很快将所学付诸实践。

1956年,他成立合伙人公司,凭借精准的判断与稳健策略7年间年化收益率超29%,逐渐在投资界崭露头角;

1965年,他收购了濒临倒闭的纺织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决策,竟成为他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他果断对公司进行重组转型,将其打造成多元化投资集团,更凭借“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逆向思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投资神话——

1006万美元投资《华盛顿邮报》最终斩获11亿美元回报;1.2亿美元购入的可口可乐股份长期为其带来丰厚收益,投资中石油更是净赚7倍收益。

不得不说,“股神”的称号实至名归。

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价值投资的坚守与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洞察,恰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唯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

不得不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巴菲特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投机,而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智慧,更是在困境中发现机遇的魄力。

此外,巴菲特的魅力从不只在于财富积累。

相较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在生活与财富使用上的鲜明反差,更让人动容。

他常年居住在奥马哈的老房子里,日常偏爱可乐与汉堡,出行开普通汽车,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但在慈善事业上,他却格外慷慨大方,毫无吝啬。

早在2006年,他便宣布将逐步捐赠伯克希尔85%的股份;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共同发起“捐赠誓言”,号召全球富豪捐出半数以上财产回馈社会,截至2022年,其累计捐赠额已超461亿美元。

时光流转,步入95岁高龄的巴菲特,以一场从容通透的谢幕,再次诠释了何为“传奇”。

从少年创业者到投资巨擘,再到慈善先行者,巴菲特的一生,始终在践行着初心与责任。他用投资智慧创造财富,用简朴品格坚守本心,用慈善担当回馈社会。

或许正是这份“财富有价,品格无价”的通透与坚守,让他赢得了全球无数人的真心尊重,成为真正超越时代的精神标杆。

而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更照亮了他人前行的路。

作者 | 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