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轻情意重” 这句老话说了千百年,本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心意的温暖纽带。
可如今的随礼风气,早就变了味。打开社交软件,各种宴请通知铺天盖地,孩子报个兴趣班、家里换台新家电、甚至宠物过个生日,都要摆几桌收份子钱。
去年有调查显示,普通家庭一年随礼支出平均超 1.2 万元,不少年轻人的工资一半都 “贡献” 给了人情债。一边是抹不开的面子,一边是日渐缩水的钱包,谁还没被这种变味的随礼 “绑架” 过?
本来随礼是你来我往的情分,可现在不少宴请纯属 “圈钱套路”。
楼下王姐家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张罗着 “启蒙宴”,张口就要五百起随;多年不联系的小学同学,突然发来结婚请帖,备注 “关系好的别低于八百”;
更离谱的是远房表哥,换了辆代步车都要办 “提车宴”,理由是 “大家一起沾喜气”。
这些巧立名目的宴请,哪里是凑热闹,分明是变相 “薅羊毛”。
还有些人,平时连微信都不聊一句,一到办事就找上门,你心软随了礼,等自己家有事儿,他们要么找借口推脱,要么装聋作哑,把你当成 “一次性提款机”。
更让人无奈的是攀比风气,有人办酒暗定 “规矩”,说低于一千块没资格上桌,为了不丢面子,不少人打肿脸充胖子,随完礼当月就得吃泡面度日。还有些人没被邀请,硬要主动随礼,结果人家根本没打算回请,最后尴尬得恨不得找地缝钻。
就说邻居老张,前两年总不好意思拒绝,一年随礼花了 1.8 万,家里房贷都快逾期了。直到儿子要报钢琴班缺钱,他才幡然醒悟。
上次表弟要给宠物狗办 “周岁宴”,他直接笑着说:“心意我领了,红包就免了,咱实在人不搞这些虚的”,没想到表弟不仅没生气,还说 “早想这么干了,就是抹不开面”。打那以后,老张立下规矩,只给至亲好友的婚丧嫁娶随礼,其他乱七八糟的宴请一概拒绝,一年下来省了近万,年底还带家人去了海边旅游,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心。
随礼本是人情的粘合剂,不是钱包的抽水机。那些靠摆宴圈钱的 “人情”,不如实打实的关心;
那些攀比出来的红包,不如真心的祝福。别让虚面子绑架了好日子,该拒绝时就果断,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情分给值得的人。
这样的人情往来,才暖人心、有分量,日子也才能过得踏实又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