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带娃总慌手慌脚?3个“反套路”技巧,搞定宝妈日常90%难题

早上7点的闹钟还没响,孩子已经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哭着要喝neinei;刚把早餐端上桌,转身就看见他把奶粉罐倒了一地;好不容

早上7点的闹钟还没响,孩子已经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哭着要喝neinei;刚把早餐端上桌,转身就看见他把奶粉罐倒了一地;好不容易哄睡想歇会儿,不到半小时就听见“咚”的一声——他爬下床把绘本撕成了碎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信不少宝妈都有过这样的“崩溃瞬间”,总觉得别人带娃都顺顺利利,只有自己像在“打仗”,明明学了很多育儿知识,到实际操作时还是手忙脚乱。其实不用急,带娃不是“照书搬公式”,比起“完美方法”,那些接地气的“反套路”技巧,反而能帮你轻松应对日常难题。

1. “不追着喂”喂养法: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再吃一口!就一口!”这大概是很多宝妈每天必说的话。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我们追着跑、哄着喂,甚至边看电视边喂,可孩子反而越吃越抗拒,自己也累得满头汗。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懂饥饱”,与其强迫喂,不如试试“放手”:

- 固定吃饭时间和座位,把餐椅放在餐桌旁,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吃饭,不用特意给他做“特殊餐”,看着大人吃得香,他反而会好奇伸手要;

- 不强迫、不催促,哪怕他只吃了几口就推开碗,也不用急着劝。饿一顿不会影响健康,但能让他明白“吃饭要在饭点”;

- 偶尔让他“自己来”,哪怕把饭撒得满桌都是也没关系。我邻居家宝妈之前总怕孩子弄脏,后来试着给孩子一把小勺子,没想到一周后,孩子居然能自己稳稳地吃饭了。

记住:吃饭不是“任务”,轻松的氛围比吃多少更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顺信号”哄睡术:不硬熬,困了自然睡

“都10点了还不睡!”“明明打哈欠了,怎么一抱就精神?”哄睡大概是宝妈们的“头号难题”,抱着晃、哼着歌,折腾半小时孩子还瞪着眼睛,自己先熬得眼皮打架。

其实哄睡的关键不是“到点必须睡”,而是“抓住孩子的困意信号”:

- 先认对信号:孩子困了不会“乖乖躺好”,反而会揉眼睛、打哈欠、变得烦躁(比如突然哭、扔玩具),这时候就该准备哄睡了,再晚就会“越困越兴奋”;

- 不用“过度哄”:不用抱着晃到睡着,铺好小被子,放首轻柔的白噪音(比如雨声、海浪声),陪他躺一会儿,轻轻拍着后背说“妈妈在,我们睡觉啦”,很多时候孩子会自己慢慢闭上眼睛;

- 接受“不完美睡眠”:如果孩子白天只睡半小时也别焦虑,每个孩子睡眠节奏不一样,只要他醒着时精神好、不哭闹,就不用强迫补觉。

3. “不吼骂”立规矩:用“小引导”代替“大道理”

“跟你说过多少次别扔玩具!”“怎么又把水洒了!”孩子调皮时,我们忍不住提高嗓门,可吼完又后悔——孩子吓哭了,自己也气得心跳快,问题却没解决,下次他还是会犯。

其实对小小孩来说,“吼骂”不如“引导”,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比大道理更管用:

- 孩子扔玩具时,别着急批评,蹲下来跟他说:“玩具摔在地上会疼哦,我们把它捡起来送回家好不好?”边说边拿起一个玩具放进收纳盒,大部分孩子会跟着做;

- 如果他做错事(比如打翻水杯),不用骂他“不听话”,而是教他“怎么补救”:“水杯倒了,我们拿纸巾把水擦干净吧”,一起收拾的过程,比批评更能让他记住“下次要小心”;

- 偶尔“让他试错”:比如他非要把积木堆得很高,拦着不让反而会哭,不如陪着他,等积木倒了,再跟他说“原来堆太高会倒呀,我们试着少放几块好不好?”,孩子会自己明白“这样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带娃这件事,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不用逼自己做“完美妈妈”——偶尔饭没喂够、觉没哄好,甚至忍不住跟孩子发了脾气,都没关系。

毕竟,那个会光着脚跑、会把奶粉撒一地、会撕坏绘本的小宝贝,不是在“添麻烦”,只是在慢慢学会“长大”。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搞定所有问题”,而是陪着他一起,在这些小混乱里慢慢摸索,慢慢变成更默契的“母子/母女”。

你看,当你放松一点,孩子反而会更乖;当你不焦虑,带娃的日子,也会藏着更多小温暖——比如他突然抱着你的脖子说“妈妈抱”,比如他自己吃完一碗饭时得意的小表情,这些瞬间,才是带娃最珍贵的礼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