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扎堆做AI浏览器,是不是“脱裤子放屁”?

最近AI圈子最热闹的,莫过于各大厂争先恐后地“组团”发布AI浏览器。从早期的manus到arc、微软、谷歌Chrome、

最近AI圈子最热闹的,莫过于各大厂争先恐后地“组团”发布AI浏览器。

从早期的manus到arc、微软、谷歌Chrome、FlowithOS、openai的atlas到各种新锐团队,一夜之间,浏览器好像成了AI落地的“唯一真理”。它几乎什么都能干。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这事儿有点别扭。用一句老话讲,它有点像“脱裤子放屁”—— 一个明明可以走捷径的动作,非要绕个大圈。

我为什么这么说?

1. 我们的焦虑,催生了“AI监工”

那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AI为什么非得在“浏览器”里工作?

如果我想在电商平台买个东西,AI直接调用API,在后台完成数据交换,然后把订单结果显示给我就可以了。这才是高效的路径。

那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让AI在浏览器里“演”给我们看?

答案是:我们不信任它。

我们现在对AI的心理,就像一个刚学会放手的家长。我们不相信AI能独立完成任务,我们生怕它买错了、点歪了、理解错了。所以我们必须“看(kàn )着它做”。

而对AI浏览器来说,我们就是那个“监工”角色。我们要求AI必须在浏览器这个我们能看懂的GUI(图形界面)上,一步一步、像个新手一样“点击”、“滚动”、“输入”,来向我们证明它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对的。

这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就是人类的心理问题。我们创造了一个“AI演员”,而浏览器就是它取悦我们的舞台。

2. “监工”的代价:低效与挫败

我们当这个“监工”,代价是巨大的。

首先,效率极低。AI为了“表演”给我们看,它消耗的Token(计算资源)根本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理解GUI”和“描述操作”。它本可以一秒钟调用API完成任务,现在非得花三十秒来识别页面上的内容,再模拟人类的点击,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其次,我们的“监工”体验极差。

这也是最反人性的地方:我们只有监督权,却没有打断和优化的能力。

就像你坐在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的副驾,你眼睁睁看着它要往水坑里开,但你手里没有方向盘。你只能看着它犯错,等它开进水坑里,你再拍着窗户对它喊:“你错了!”

这难道不比我们自己开车更累吗?

如果我们无法在AI操作的中间环节介入并修正它,这让我们的“监督”变得毫无意义。

3. 浏览器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兼容补丁”

所以,AI浏览器绝对不可能是人类与机器交互的最终形态。

它只是一个“兼容历史的短暂替代品”。

它的真正使命,不是服务于我们,而是作为一个过渡的“训练场”,让AI模型学会两件事:

学会理解GUI: 让模型真正看懂人类这几十年来建立的这套视觉交互逻辑。

建立信任: 通过这段时间的“表演”,让我们人类慢慢习惯并信任它的能力。

一旦这两个目的达到,浏览器这个“舞台”就会被立刻拆除。

4. 未来的交互:GUI的消亡与“指挥者”的崛起

当这艘“摆渡船”抵达彼岸,它将进化成一个真正智能的“大副”,不再需要我们来“监工”,当然也就不再需要AI浏览器这种形式。

我理解的AI的终极形态,一定不会是在浏览器里帮我们点点点。它可能是一个看不见的、常驻在系统底层的“AI管家”。当我们需要它时,我们不再是打开一个“浏览器”,而是直接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甚至一个念头来下达指令。

AI不再需要那个“舞台”,它直接在后台完成所有操作,只把最终的“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

而我们人的价值,也将从繁琐复杂的“操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人人都需要进化为真正的“指挥者”。未来,真正能驾驭AI的人,不是看它点了多少次鼠标,而是看他能不能为AI“布置一个好任务”,能不能写出那个直达问题核心的“好Pro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