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一杯珍珠奶茶,会要了4岁孩子的命... ...
4岁男童殒命于一杯珍珠奶茶10月19日,一个美好的周末,4岁男童兴高采烈的跟着母亲出门。
他们来到游乐园,玩上了他喜欢的蹦床,喝上了母亲为他买的珍珠奶茶,真是美好的一天~~
谁知道,死神盯上了这名男孩,珍珠奶茶的珍珠堵住了气管,孩子的生命止步于这一天。

很难想象,当窒息感来临的时候,孩子是多么的绝望。
他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气管堵塞,只知道胸很闷,喘不上气,慢慢的失去意识... ...
从“可怜”变“可恨”,家长做了一件事孩子噎着以后,医生抢救时发现珍珠都黏在气管,家长做了三件意料之外,又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将责任归咎到奶茶店、商场、游乐场
在商场门口声讨,要求三方给说法
打印大字报,将奶茶店、商场、游乐场的责任写的“明明白白”:
商场对于游乐场监管不力,没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游乐场没有做好禁止带食物进入游乐场的工作;
珍珠奶茶店的珍珠颗粒太大,没有分开装,没有口头告知孩童不可食用!

孩子的离世,家长伤心难过,想要抓住一根宣泄情绪的稻草,这是合理的,但做法是错误的。
事件的核心,也确实是责任归属的问题,但真的是奶茶店、游乐场和商场的原因吗?
家长怪奶茶店“珍珠尺寸过大,未口头告知孩童不可食用”
想一想,奶茶是母亲买的,拿奶茶的是闺蜜,谁知道你有没有小孩,奶茶店员遇人就说,小孩不可食用,不觉得奇怪吗?
珍珠尺寸过大那更是莫须有的罪名,难不成吃花生噎着,怪花生长太大?

家长怪游乐场监管不力,没有杜绝带食物进场
真的完全杜绝,被网暴的怕是游乐场了吧,这种游乐场也不能一对一找人盯孩子吧。
家长怪商场的应急措施不够
家长等孩子瘫软了,才发现异常,此时抢救还为时未晚,难不成还等商场的人赶过来急救?
家长将所有涉及到这件事的人,不管有没有责任,都追究了一遍,但只字不提作为家长的他们的责任。

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做法,让这件本应该会让路人觉得痛心的事,演变成为家长才是最大责任人的控诉。
而孩子的父母,也从“可怜人”变成了“可恨人”
家长要担起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孩子父亲在他的主页上说“希望给大家带来警惕儿童食用等提示警示”。
确实,这件事应当敲响儿童安全的警钟,保障孩子的安全,是每一位家长肩负的首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筑牢这道生命放线,家长要从思想认知到行动上,做好三件事,切实保障孩子的安全。

1️⃣识别危险源
这次的事件,家长提出是买奶茶的店员未口头告知孩童不可食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能不能食用的问题。
在这次的事件中,不是店员提醒与否的问题,而是家长就要识别“给孩子喝珍珠奶茶,并且在游乐场玩蹦床”这件事的风险。
珍珠奶茶的珍珠,对于孩子来说本来就是危险的
喝下去的这口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孩子是否已经吞下去了,如果含着,这也是危险
吃完东西就去蹦蹦床,就算不是珍珠奶茶,也会有风险,相信“吃完东西剧烈运动很容易阑尾炎”这个事情,大家都听过。

所以,在带孩子去游乐场的时候,就不要买珍珠奶茶给孩子喝了,可以买果汁或者买水,孩子或许现在就是在回忆当天的游乐场多么好玩了。
家长在做这些可能存在“风险”的事情的时候,应该要识别危险源,让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同时家长也要有识别危险的敏锐感觉,如孩子在广场上疯跑的时候,地上会不会凹凸不平导致摔倒,及时提醒孩子。
危险源识别了,提前预防,遇到危险的概率就能够大大降低。

2️⃣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家长是陪伴在孩子身边时间最长的人,孩子有危险,抓住黄金处理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全度过难关。
因此,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危险,家长需要及时处理,才能更好的解决危机。
例如:
骨折的急救措施
扭伤的急救措施
较大伤口的止血措施
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越是活泼好动,各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
很多时候,事情已经出现了,要第一时间处理,而不是在事后再去后悔,如果尽力了,还是这样的结果,最起码问心无愧。
这一次不就是这样吗,孩子妈妈在发现孩子出现情况的第一时间,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是不是就不会跟世界说再见了呢。
父母是超人,什么都要会,这样才能在孩子遇到危险的第一时间,将孩子救出来。

3️⃣抓住任何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不能做安全教育,学英语尚且知道要“磨耳朵”,安全教育也是这样的。
一本正经的教孩子,是很难有效果的,但是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能够知道什么是危险的。
例如:
吃饭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吃完东西不要奔跑
孩子奔跑追逐的时候,告诉孩子要避开尖锐的东西
下楼梯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要蹦跳的下楼梯
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孩子要看清楚有没有车再过去

长此反复的告诉孩子这些动作很危险,孩子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意识,能够避免大部分危险情况的发生。
当然,家长也可以定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让家长能第一时间帮助他们。
在某些场景中,家长也要做好监护人的工作,例如游乐场玩耍的时候不能离开监护人的视线等。
只有第一时间发现危险,才能及时处理。
说在最后孩子的安全不能忽视,家长要从自身开始,到孩子的危险意识培养,每一步都不能松懈。
既然孩子来到我们家,那我们就要给孩子撑起安全的成长天空,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