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深圳高交会上,小编看到几副 AI 眼镜静静地摆在一张普通的桌面上。没有灯光,也没有舞台,它们仿佛在等待被真正理解。
有人戴上眼镜,用语音操控。没有炫技,也没有特效,却在最寻常的场景中——听音乐、拍照、接电话、在人群中跟随导航——稳稳地陪伴着使用者,不添负担。那一刻,小编突然意识到:它,可能真的要来了。
真正让人愿意戴一整天的,不是多亮眼,而是:轻、不闹、稳。
而所有这种“稳”,最终都来自看不见的基础——视觉链路与时钟系统的稳定。
一、从新闻到现场:视觉时代正在被悄悄重写
行业的增长速度肉眼可见,IDC公布的数据中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将达 1280万台,到2028年有望逼近 4亿台。
增长曲线很亮眼,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真正支撑起这条曲线的,是画面的稳定度、轻量化、续航,以及它背后那条极其精密的链路。
这条链路从摄像头、ISP、视觉处理芯片开始,一路延伸到晶振频率系统。
而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发展正在从“能用”进入“敢用”的关键阶段。

二、视觉能力的跃迁:从记录画面到实时增强
如今的 AI 眼镜不再只是“录小视频”,而是能够同时做到:
识别环境、实时增强、低功耗、低延迟。
完整视觉链路包括:
1.采集:CIS 捕获画面
2.前端处理:ISP、MCU 做降噪、曝光控制
3.核心处理:SoC 与协处理器执行视觉算法
4.显示:光学模组输出画面
在几十次采样、时序与同步的往复中,时钟系统是否稳定,直接决定画面是否:稳、清、不拖尾。
同时,一股明显趋势正在发生:国产视觉器件正稳步进入 AI 眼镜项目。
CIS:更高像素、多摄同步普及,晶振向 1610/1210 小型化迁移
ISP:EIS 稳定性、时序一致性成为重点,对温漂提出更明确要求
视觉协处理器:插帧、超分、多路并行常态化,对 jitter、批次一致性敏感
显示增强芯片:高帧率需求让链路同步容忍度进一步降低
总结:视觉系统越复杂,对时间的精准性与频率稳定的要求越高。
三、为什么视觉稳定最后都指向晶振
AI 眼镜的核心体验可以概括为:画质、延迟、连接、稳定。
而这些体验,都依赖一颗核心元器件——晶振:
摄像头频率基准(约 24MHz),通信链路(约 26MHz),主控 SoC(24/26/40MHz)
低功耗计时(32.768kHz)。
AI眼镜厂商通常会问:频偏能做到多少?温漂如何?小尺寸晶振是否稳定?
多模组环境下抗干扰表现如何?
只要同步出现轻微偏差:HDR 会错位,EIS 会抖,三摄不同步,UI 会漂移。
这就是为什么在视觉链路设计中,晶振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

今年在 AI 眼镜、AR 模组与轻量化视觉设备的合作中,SJK 看到三大明确趋势:
1.小型化:1610 / 1210 需求显著上升,用于适配轻量化结构。
2.温漂稳:±10ppm / ±20ppm 成为 HDR、EIS、插帧场景的常用规格。
3.抗干扰更强:多摄同步、协处理器链路需要更高批次一致性与更好 EMC 表现。
SJK 晶科鑫深耕晶振频率控制器件36年,在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效供应链方面,始终满足设备厂商的需求。凭借满意的品质、及时的服务、关键的成本,三重保障成就客户的坚定选择。小编们致力于让视觉链路更稳固,让设备效能持久可靠。
五、携手伙伴,共创AI眼镜的未来
AI 眼镜的未来,不在于炫技,而在于真实场景下的稳、轻、持久、清晰。每个品牌、方案公司和供应链伙伴,都在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让设备更贴近人,让技术成为看不见却可靠的力量。
相信行业,也相信伙伴之间的联合力量——它足以让更多团队在这个新赛道上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