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想象吗,一家主业是铁路建设的央企,竟然转型开始直播卖货,而且卖的是食品百货类的商品。这看似和主业毫不相关的业务,却是他们正在做的转型动作。这其中,可以看出来其转型的力度和角度有多大。
这家央企就是中国铁建。之前一直是铁道建筑及桥梁、电气化等相关产业,后来在房地产兴盛时,开始涉足房地产业。目前房地产开发虽然仍在持续,但是已经在康养地产、物业服务、酒店服务以及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布局发力。其旗下的北京铁建物业管理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目前已开始了网络平台直播卖货业务。
不管外界理不理解,现在无论是房地产开发类企业,还是建筑施工类企业,几乎都开始转型了。而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业是紧密相关的,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少了,建筑施工业自然业务也少了,转型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必须之为。
这些行业也许利润率并不高,但好在细水长流,投入资金量相对较少,而且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可以看到的是,部分头部房企及特色企业已探索出多样化转型路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
龙湖集团开启“开发+运营”双轮驱动模式,2025年上半年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亿元。
华润置地近年将经营性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发展商业运营、轻资产管理等经常性业务,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收入占比达21.7%,利润贡献过半。
湖北柠月集团喊出“好房子+好服务“理念,将智能科技与康养服务深度结合,打造智慧社区和全龄乐养产品线,通过技术架构与业务模式重新定义智慧社区建设标准。
南国置业、中交地产则明确向轻资产运营转型,以象征性对价剥离重资产房地产开发业务,聚集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轻资产业务,从而规避重资产拖累,获取更稳定的现金流和更好的资本市场估值。
这些房地产企业为什么急于转型?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发展模式转变:过去依赖“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规模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市场对高品质、好服务的住房需求日益增长。
财务安全需求:“稳楼市”背景下,将现金流安全置于首位、降负债成为房企的生存底线。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偿债风险是行业共识,2025年下半年行业仍面临偿债高峰。
数智化驱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房地产行业生态,推动企业从“空间提供商”向“数据服务商”或“生活服务商”转型。

总体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已从战略规划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成功转型的企业普遍在财务稳健性、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上有所提升。这场转型本质上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与服务”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发展大势面前,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