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S世界大学艺术设计专排第八的芬兰阿尔托大学,申请考核时以专业性和高课程匹配度著称。
这次官宣的新专业——多学科学士课程,相较于阿尔托其它传统学士学位,它的突出之处在于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阿尔托的三大王牌学科领域的课程,包含科学与技术、商业与管理、艺术与设计,最终获得经济与工商管理理学学士学位或技术理学学士学位。而这次教育创新与改变也和美国、香港的设计本科有相似之处。

图源:阿尔托大学(图片文字机翻)
新专业,新在哪里?要说“新”,就得先看看“旧”。过去,阿尔托课程有个特点,课程设置高度专业化,学生入学时需确定专业方向,强调深度学习。比如本科阶段的设计类学生,虽然学校也提供一些跨学科实践项目,但整体跨学科机会相对较少,绝大部分核心课程仍是在设计板块里绕圈。
而这次阿尔托新设的多学科学士课程,直接打破了这一限制,它不再以“设计”这种传统学科为分类基础,而是允许学生在入门阶段跨学院选课,体验科技、商科、管理、艺术设计等多种领域的课程内容。
可以参加多学科的团队合作课程,像Design Factory(设计工厂)、ChemArts(化学艺术实验室)这些原本就体现阿尔托跨界精神的项目,也会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阿尔托大学(图片文字机翻)
这样的课程设置和近些年美国、澳洲、香港一线高校推动的理念非常接近,强调通识教育,学生前两年可广泛选修不同学科课程,之后再确定主修方向。比如: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xA跨学院学位项目,将艺术与计算机科学、工程、人文等学科融合,学生可在四年制中完成跨学科学习并获得相应学位。

图源:卡梅的B✖A项目(图片文字机翻)
澳洲的墨尔本大学提供跨学科研究本科学位Bachelor of Arts,允许学生结合不同学科领域如艺术、科学、工程、人文等20个研究领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自主设计课程组合。

图源:墨尔本大学
香港大学的文理学士Design+也是由港大10个学院共同设计课程,聚焦于理科、工科、人文、艺术等等,根据康石石L同学在港大Design+就读分享:这个专业可以享受港大半个学院的老师都跑过来为你上课的待遇,也许前一周还在听着老师讲人的存在、知识是如何生产、如何存在的,然后下周再次抬头,老师就已经开始在一个圆上画了N条分割线讲函数了...


康石石L同学 港大Design+ BASc在读 分享 “在一门课上 同时学习哲学和数学”
而阿尔托的这个专业,据目前学校透露,新专业将于2027年正式招生,采用全英文授课制,首年招收60人,名额相较于传统学士学位个位数的招生名额,机会实打实的变多了。
为什么教育强国都在推行“多学科”教学其实这和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理念有关。
像美国更强调兴趣探索、跨学科能力和通识教育理念,在高中阶段就不强制要求提早确定某一学科方向,而是鼓励广泛选修各类课程,涵盖数学、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例如,他们可以同时选修微积分、生物学、心理学、戏剧、计算机编程以及多门外语课程。

AP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课
因此,美国本科四年制也延续了这种“探索与成长”的教育理念。学生通常在前两年广泛学习通识课程,并在学术辅导与选课中逐步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本科生在大学期间至少更换过一次专业,这也反映了其高等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兴趣、发展潜能,并做出更成熟的学术选择。

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入学三年内确定专业后,至少换过一次专业
而芬兰和英国的教育体系就很像,学生需要在其高中阶段就完成明确的学科分流与专业预备,然后在本科三年内完成系统的专业培养。
当然这两种教育体系差异没有孰优孰劣,此次阿尔托开设新专业也是在继续保持自己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想尝试一下新的教育模式,从而学习美国教育经验,还邀请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名誉教授来设计课程,希望学生学习更自主更有动力。

图源:阿尔托大学
再看国内,虽然这些年也开始讲跨学科、融合教学,但探索窗口期非常短,限制也多。比如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想选修心理学或编程,不仅要跨院申请,还要挤进非本专业学生有限的名额池里。而且这期间还要完成各种无关痛痒却不能挂的课程:马原、毛概、体育、形势与政策……很难真正静下心来探索兴趣。

某视传学生的大一课表,和设计相关的课程甚至只有3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那些本就对“设计+X”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尽早规划出国。因为在国外,你真的可以正儿八经地用课程、项目、团队合作去尝试那些你感兴趣但没机会接触的方向。
这种宽阔的探索期,本质上是给了你更长的时间更大的容错空间去找到自己的热爱,而不是盲目卷分数来强行确立方向。
想申“多学科”?先学会跳出专业思维框架如果同学们想要申请这个专业,首先要明确的是,能开设这类“多学科”专业的院校,说明院校本身的综合性很强,有足以让同学们跨界的教学能力,因此在录取阶段,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其实很高:
那么过硬的学术成绩,成绩排名和语言成绩很关键。
其次,过去几十年,全球高等教育越分越细,每个专业都像是一条单行道。学生一旦选定方向,就很难掉头。可真正有创造力的一代,从来不是被框出来的,而是被允许去试、去碰撞、去整合。
阿尔托把这种试错的权利往前放到了本科阶段,也意味着,它希望学生带着更大的自由度去定义自己。根据我们的成功申请经验,为了匹配跨学科属性,做作品集核心在于充分展现你的“X思维”——即hold住不同学科领域的能力。
比如我欣赏的Z同学,来我这儿来的特别早。他就读于纯艺背景,可是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未来发展也尤为担忧。于是大一就开始准备作品集了,但他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好在来得早,他能有许多时间去做尝试。
作品集制作周期中,他跟着不同的老师做了服务与交互设计、游戏设计、产品设计,也是基于这样一份有很强融合性的作品集以及本科绩点、语言成绩的优势,他不仅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同时也申请一些强调跨学科融合的专业,拿了大满贯和CSC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
去年9月刚刚出国,目前已经顺利完成秋招入职国内某知名公司啦:

康石石学生Z同学 获 新加坡国立大学 整合设计 MDes
阿尔托的新专业,和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其实是同一件事——让学生在跨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学习,敢于重新组合、不断尝试,这就是“多学科”教育的意义。

2026寒假班全新升级课程,欢迎来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艺术留学、保研、就业、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康石石。